武大郎第一次面对面和知县这么大的官说话,十分害怕,半句话也答不上来。武松道:“我们是亲兄弟,是本县谢炉镇人(注),近日才来到清河县,哥哥历来勤苦,做得一手好炊饼,以此为生!”
徐恩点点头,道:“原来你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淳朴乡民。也罢,从今天起,本官就准许你们在清河县卖炊饼,不许人骚扰!”
围观的老百姓又一阵喝赞,武大郎连忙又谢。
徐恩又和颜悦色地问武松:“你年纪轻轻,身手却是不凡,一表人才。你叫什么名字?能识字否?”
武松道:“我姓武,名松,排行第二。父母早亡,全靠哥哥武大抚养,哥哥早年也曾送我上过几天私塾,认得几个字!”
徐恩一听,显得更高兴了,道:“很好!很好!现在朝廷天子英明,文治武功并重,文有文举,武有武举,文武之道都是要的。你的武功这么厉害,这么多捕快都奈何你不得,是跟谁学的?”
武松道:“我是天生来有几斤蛮力,打架只是勇猛,却不曾拜师学艺!”
徐恩道:“很好!英雄不问出处,没有拜师学艺却也无妨。据你是天生有此神勇,还更难得些。你却随我来,本官还有话问你!”
说着,徐恩便转身进了衙门。武松只得在后边跟着。边走边想:这是要做什么?前世的《水浒传》等书中,好像没有提到过这个清河县知县啊?
知县一走,其余的人也就该干嘛去干嘛,散了。被打得站也站不起来的马奎,也在几个相好捕快的搀扶下走了。唯有武大留在衙门口,等候弟弟。也有的特别喜欢八卦的街坊,却上来向武大郎问这问那,打探武松的情况。
而在衙门对面的一个小茶楼上,靠窗边坐着两人,正是本县的县丞姜后和主薄黄历。
姜后四十多岁,面容清瘦。黄历不到四十岁,却是脑大肚肥,脸上油光发亮,让人一看就觉得恶心。
按理说,刚才知县大人在下面处理问题,他们两人作为知县的重要副手,也应该赶快下楼去陪同协助,这才符合官场惯例和礼仪。但这两人却藏身在窗帘之后,并没下楼。
等徐知县带着武松进了衙门之后,黄历便问姜后:“县丞大人,咱们这位知县老爷的为人,你我最清楚不过。他这又唱的是哪一出啊?”
姜后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轻轻噙了一口,却不说话。
黄历从桌上碟子里抓起一块糕点,塞进自己嘴巴,却自问自答,边咀嚼边说:“县丞大人,你是清河县最聪明的人,在你面前我也就不卖关子了,咱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清河县的形势就是三国演义,知县老爷是外来的强龙,我王某就算是本土出身的地头蛇,再有就是你县丞大人了。你也看到了,现在咱们这位徐知县是得寸进尺,先是挤走了县尉大人,自己兼任了县尉,现在又开始整治马机密和胡勤了。我看他是想一手遮天。再这样下去,我没有出头之日,你县丞大人只怕也得听他拿捏了,这清河县就被他一个人端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