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强者与好皇帝!
泰山郡所在兖州,兖州刺史府内一老者将手中的信纸狠狠拍在桌子上!
“砰!”
“告诉李录史!三十万石!我曹家只会出三十万石!多的一石都不会出!”
被曹家众人不善目光盯着的金甲卫士面色不变,“我只是来传信的,有什么别的事情,还请曹刺史与我家大人沟通吧!在下还有军令在身,告辞!”
……
“李录史这是什么态度!让我曹家进行灾粮兜底?他怎么敢有这种荒唐想法!”
“是啊!明显这波灾粮兜底至少需要多拿出二十万石的粮食!李录史当我们曹家是开慈善堂的?”
“按照惯例,兜底的应该是国库,他李录史凭什么敢这么要求?”
“他想打破默契?呵呵,东窗事发,李长歌第一剑斩断的便会是他的脑袋!”
……
大厅中的曹家高层议论纷纷,这时坐在主位上一直静静听着的细眼长髯男子站了起来,他长得不高,也只有一米六出头,但他的气势却是一下子镇住了所有喧嚣,他便是兖州刺史曹小瞒:
“灾粮兜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是把这次吃进来的五十万石灾粮全部吐出去。但这次海清暴雷给我们造成的损失远不止如此!”
“区区一小郡守!一次直达天听的机会便让我兖州往外流民多了十万!这些可都是我曹家未来成就大业的倚仗啊!”
曹小瞒揉了揉紧皱的眉头,“这次放粮,不仅要量放足!还要放的快,放的干脆利落!外流的兖州青壮灾民能留住多少一定一个也别放跑!能劝回来多少就一定要劝回来多少!”
“所有人!都给我出去!动起来!告诉我曹家儿郎,收起他们公子哥的样子,都给我分粥去!”
说完这番话的曹小瞒似是累了,他又坐回椅子上,他用手拄着自己半边脑袋,每次气急伤身,他都会偏头疼。
大厅中得到命令的曹家众人却都是急着小跑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曹小瞒才缓过来,他叫了一碗热茶。
曹小瞒端起茶来,品了品怎么也觉得没有往日的香气。
“啪!”
半满的茶碗被曹小瞒摔在桌子上!怎么也坐不住的曹小瞒也是走出了曹家,亲自上街劝拢流民去了……
本来曹家在兖州内进行的截皇粮、饿灾民、放“曹粮”这一波操作早已是轻车熟路,不费一点曹家自己的粮食甚至还能有小赚的用截来的皇粮帮助曹家笼络兖州民心!
这种好事在各州各大家族的领地中每逢天灾必发生……反正李长歌不亲自理事,而李家也有人希望李氏大唐起点波澜好变天,所以大唐的皇亲国戚和各州的豪族之间早有这种默契。
即使李长歌哪天起了兴致,事后纠察起丢粮之事,大不了直接推给山贼大窛便是!这还能为各大家族的年轻人换来宝贵而安全的加官进爵的机会!
只是让灾民饿几天而已,又死不了人。这种最后你好我也好的事情,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没想到发生在兖州的这次天灾,泰山郡守海清这波暴雷却是让这轻车熟路、无往不利的流程出了点小问题……李长歌目光注视下,曹家不敢立刻堂而皇之的拿出截来的皇粮赈灾,灾民被饿的时间变长了……最后甚至饿死了几万老弱病残!
正常情况下,那些老弱病残都是普通家庭生活在兖州的根!掌握了这些根,这些家庭中年轻的子孙、父辈会为了小家而为曹家卖命!而且这些根还能不断生出更多的可造之材!
所以饿死了一些老弱病残,这种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引发的后果可是大了去了!没有根牵住的青壮年开始背井离乡往别的州流动!
而灾粮迟迟不见踪影,人的从众心理和对未来的绝望又会让一些老人小孩犹在的家庭不惜冒着病死路途的风险也要背井离乡、举家外迁……
这是人口外流的恶性大循环!
人口便是最大财富啊!这种情况不是把曹家最大的财富拱手送给别的家族吗?
所以,曹小瞒是真的急了!他对海清的恨真的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在心中恨恨的骂道:“你海清不是自诩为民办事的清官好官吗?”
你要是知道了死的几万灾民是因为你不识抬举,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多管闲事!你会不会死不瞑目?”
“刑场上老子一定亲自把那几万灾民为何饿死告诉你这天下最大的傻子--海清!”
曹小瞒恨得牙都快要咬碎了!
至于李录史在监狱中直接斩杀海清的事情是不合大唐法律的,所以曹小瞒还没有得到消息,他以为自己还有在海清被处死前好好恶心恶心海清的机会。
……
大唐国都长安城。
派遣自己的心腹去处理泰山郡守海清之事的大唐国主李长歌没在金銮大殿之中久留,他很快到了一处偏殿。
这处偏殿修建于三十年前,也就是他登基的第一年。
打开殿门,李长歌挥手让随者退下。他一个人走入漆黑殿中,关门,殿中顿时升起略显暗淡的烛火。
昏暗的烛火晃动着,李长歌非常喜欢这种晃动之火,相比于顶级光珠发出的稳定明亮,烛火的幻动更让他感觉到生命的活力。
李长歌的目光习惯的透过烛光看向大殿的深处,那儿有一块水晶。
水晶内包裹着一颗光彩艳丽的美人头,三十年的时光并没有让这颗美人头有丝毫的变化。
走到近处,仔细的端详着武则氏的美丽,李长歌嘴角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
似喜似哀,似痴似恨。
“三十年了!我也六十岁了……”
李长歌一声长叹,眼前晃动的烛光中仿佛又出现了那场三十年前的乱战:
被武则氏夺取大唐皇位二十年的李氏宗族在那一天发动了让大唐重新姓李的战斗!
混乱的战火声中,李氏与武氏的力量在金銮大殿外对耗着,金銮大殿中,自己杀穿十二金卫的铁阵来到龙椅上的武则氏身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