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到了小庙,李林才觉得自家老娘所言非虚。
那真的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吆喝声,戏腔声,互骂声……呃,还有马嘶牛吼,还有猴子在皮鞭下的吱吱声!
李氏双手紧紧拉着哥俩,实在是人太多了。一个疏忽就有可能被人流冲走,若是遇到个忘八端的人牙子,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木还好点,皮糙肉厚的,可也被挤得小脸煞白。李林是实在有点受不了了,小胳膊小腿的,真经不起摧残。这简直就是洄游的大马哈鱼群!呼啦啦的来了,又乌泱泱的去了。
终于是进了小庙院门,院内又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依旧人潮涌动,但也井然有序。毕竟是一座传的神乎其神的庙宇,没人见过神佛,但却不妨碍人们对神佛的天生敬畏。
进出小庙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论所求的是什么事,都是带着虔诚的心来的。这可不像在后世,游玩凑热闹的多过上香祈福的。
这座小庙以送子而闻名,进来的多是青壮男女,还有就是拖儿带女来还愿的。
在古人心里,不孝有三,无后为最大。可见传宗接代对于当时的人们有多么重要了。
突然有这样一座求子颇为灵验的小庙出现,人们不疯狂才怪呢!
小庙虽小,但围绕外面的院落却很大。小庙是本来就有的,院子是一些居士香客募捐筹建起来的。在院子的两边还有一些厢房,供常驻此地的和尚道士居住。
李林刚进院门就发现在小庙前不远的几株老树下围聚了很多人,吵吵嚷嚷很是热闹。
顺着人流来到跟前才看到有三伙人泾渭分明的坐在树下,一群披袈裟的和尚,一堆着道袍的道士,还有一帮穿黑白衣的文士。
好家伙,释道儒齐全了啊。
这是要打群架互殴吗?
不过看情况好像是和尚与道士们在激烈的辩驳着什么?文士们也在一旁看热闹呢。
李林前世今生都没见过这种阵仗,没办法,小庙里不知道供奉的是谁?小庙又颇为灵验,这就造成了佛门道家都来攀亲戚,道家说这是道门送子仙,佛门说是释家送子菩萨,儒家是吹风点火也来凑热闹。
左边一句阿弥陀佛,右边一句无量天尊,时不时旁边传来一句之乎者也……
这场面,真他么的精彩绝伦!
李氏带着哥俩来到小庙前,小庙红墙绿瓦,颜色还颇为亮丽。不知道本来就是如此,还是有人经常刷洗?
庙门头没有挂牌匾,看痕迹以前是有牌匾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但现在没了。
哥俩随母亲踏进庙门,里面有点暗,只有一座巨大的泥塑神像端坐在中间,四周都空荡荡的。
神像头戴冠,穿长袍,手拿书,腰挎剑。脸很模糊看不清长什么样,或者是没面目,反正无论李林怎么看都看不清楚。
“弟,出去走。”耳边传来李木声音。
李林看看跪在神像前的母亲,跟随贼头贼脑的李木出了庙门。
而兄弟俩离开庙门后,中间的神像突然似乎活了过来,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跪在地上的李氏。
“里面好没意思,而且总感觉中间那泥疙瘩在看我,心里有点瘆得慌!”李木拍拍胸口说道。
“嗯?啥泥疙瘩?”李林不解道。
“就是桌子前面放的那个大泥块,真搞不懂堆一块泥疙瘩就成神像了?还没有我捏的好看呢?”李木嘲笑道。
李木说的泥疙瘩应该就是神像了,是他看到的就是泥块,还是他本来审美有问题?
“那不是泥疙瘩,是个人形泥塑吧!”李林试探道。
“弟,你的眼睛出问题了吧。那泥疙瘩哪有人的样子?没头没身子没手脚的,就是随便摆了一个土疙瘩在那里。”李木肯定道。
这就有趣了!
是每个人看到的神像都不一样?还是只有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如果都看到的是一堆泥疙瘩,外面应该早就传开了。
如果都是是我看到的形象,那么也就没有外面的佛道儒之争了。
而且李木感觉那泥疙瘩在看他,为什么我却没这个感觉呢?
李木是将星转世身,神像关注他很正常。我可不是,我为什么看到是带剑文生形象?
想不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