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贞观六年。
原本内忧外患的大唐,这六年里,在李世民殚精竭虑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就如同一头匍匐在东方沉睡已久的雄狮,缓缓睁开了它的眼。
不过这些,唐不弃是不可能知道的,谁叫他如今正窝在一个小山沟里呢!
而且在现代,唐不弃就不爱看历史,对于唐朝的认知是浅薄的,浅薄到禁不起任何的推敲。
“李世民,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还有一代女皇武则天……”也许这就是唐不弃对唐朝所知的能联系起来后,所发挥出最大的想象了。
不过这些天,唐不弃很烦。不为别的为的只是那些写不出的字。
是的,唐不弃结束了发呆的日子,开始读书写字了。
这也是唐门怕唐不弃再一天到晚的胡思乱想下去会真的魔怔了而想到的对策。
字,唐不弃不敢说认识上万,但少说几千个还是熟记于胸的,可是说到真的现在叫他去认和写,那就蒙逼了。
楷书,是唐朝最流行的字体,差不多就如同现代的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一样。早就习惯了简体字的唐不弃,第一次看到繁体字,那表情是相当不愉快的,就如同嘴里塞了个鸡蛋一样。好在,唐不弃胜在年幼,有的是时间。
唐门,那个唐不弃名义上的父亲,如今又成为了唐不弃的师傅。
早读,习字,午狩猎,这就是唐不弃每天的生活作息。
不算忙碌,也不算清闲,胜在有事可做。
唐不弃是聪慧的,但也是笨拙的。学习对于唐不弃来说是易如反掌,但是待人接物之上,却永远对人心存警惕。不是说唐不弃的这种做法不好,只是就连与之相处了六年的唐门都是这般,那便有些怪异了。没有人能走进唐不弃的内心,读懂他真正的想法。就如同唐不弃在心中上了一把锁,封住了他原本的世界。
唐不弃自己其实也早就发现自己似乎做的过头了,太对于这陌生的时代太过于排斥了。
二十多年的现代生活,唐不弃的言行举止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现代思想更是根深蒂固。也正因为如此,小小孩童的唐不弃就显露出了与这时代与之不同的本性。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人去教导唐不弃这时代的规矩与思想,让唐不弃脑海中拥有对这唐朝最基本的认知。
你是说唐门吗?
那是不可能的。
唐门对唐不弃,那是爱到了骨子里的,疼到了心坎上。唐门对唐不弃的要求只有一点,平安。至于其他嘛,唐门自然是放任不管了。玩也罢,闹也好,都不过是小孩子的玩笑。
一世平安,这就是唐门对唐不弃的母亲曾许下的承诺。
六月,村口池塘边的柳树上已有了知了在鸣叫,叽叽喳喳吵的人心生烦闷。
正在努力撰写诗词的唐不弃,就是受害者。唐不弃被那一阵又一阵的知了声,乱了心,笔一抖,纸上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墨点。气的唐不弃想活寡了那些知了。要知道,纸在唐朝还是属于稀罕物,很贵的,平民百姓一般人家那是用不起纸的,基本上只有那些勋贵们才能随意挥霍。
不过,说起来,唐家堡深处深山之中,应当很穷才是。但是,唐不弃却发现,唐家堡的十几户人家都不缺钱。就好比村口的唐山家,家里没有种一亩地,却顿顿有肉。还有唐不弃家隔壁的邻居唐缺家,亦是如此。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唐不弃对于这一发现,就同看到了新大陆般,内心充满了惊喜。
终于,唐不弃结束了无聊的日子,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要解开唐家堡众人不劳而获的秘密。
可是,该从柯处下手呢?
不过很快,唐不弃就想到了从小跟随在自己屁股后面的两个小跟班,唐小小和唐平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