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这也是为了世界的和平。”
……
1年后。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又成为尼古拉的最新理论成果。
同时,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本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只知道自己在从事军事科技项目)正在拜读《EONW》。
俄国的计划还停留在纸面阶段,科学家——他们现在并不算是科学家,全部只是学生,是按照历史很快就要扬名四海的学生——但是现在他们对尼古拉二世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意!因为尼古拉二世在短短不到一年之内,就创造出来了颠覆整个经典物理世界的新体系,甚至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以及1.44倍太阳质量的“尼古拉极限”。
……
圣彼得堡新成立的国家理工大学正在培养着新的人才,卢瑟福、闵可夫斯基等人在这里执教直到1910年。当年闵可夫斯基去世,而卢瑟福怀着复杂的心情去履行他的责任。
军事项目组的科学家得到了临界体积、临界质量、反应堆结构、内爆法、钚弹、爆炸详细数据(不同量爆炸产物、不同高度、不同距离下死亡率和死亡时间、超压等等一一对应的全套数据,当量从10000至1500万吨TNT不等)……然而国家缺乏足够的铀矿,并且没有石墨工厂,尽管俄国国家工业复兴公司已经在努力建立。
俄国国家电力公司成立,管控全俄电力。每年用于核验究的电量都在一点一点地增长。
1907年,乌拉尔某地,一个核工业基地建立起来。
……
1908年底,俄国终于有了充足的铀矿供应,来自哈萨克、帕米尔。
沙皇没有在澳大利亚进行任何冒险举动,绝不能让英国知道俄国在进行如此惊人的研究——英国可以知道俄国的理工教育在蓬勃发展,而武器研究四个字本身也不是多么震撼的词语,然而要保守的是性质。
鞑靼人出身的格洛纳斯将军负责整个计划,他已经把曾经的名字埋在心底。
蒙淘克工程,这是尼古拉和世界玩的一个大游戏。
……
“无论我身居何处,心向何方,有一件事,始终铭刻在,我的灵魂深处。”
“俄罗斯,俄罗斯人,永远,都不能忘记……”
“世界的和平!”
……
费米现在很庆幸被绑架到俄罗斯,让他得以领略世界上最先进、最伟大、最震撼人心的科学成就。
贝特的记忆是从乌拉尔山的一个小镇开始的,他记得自己是个孤儿——至少收养他的人是这么说的。
但是他一点也不自卑。
“外面的人(指欧洲科学界)上个月才刚刚抛弃牛顿那一套,简直让人笑掉大牙!直到去年,他们的水星近日点进动值理论数据还比现实差了43秒!”
“贝特,不要扯这些细枝末节,你说他们知道什么是黑洞吗?什么是尼古拉半径吗?什么是临……噢,不能说。”
俄罗斯帝国三十多年的核计划,从圣彼得堡的科学院和大学,到国家电力公司的秘密调度,到国防科工委的格洛纳斯将军,到乌拉尔的核工业基地,到哈萨克的铀矿……
如果1910年一个英国间谍闯入圣彼得堡的密室,他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都不会拿到,因为那里只有大量的论文和草稿,或许可以带给这个间谍无数个诺贝尔奖。
如果有人从乌拉尔某地的核工业基地附近经过——这是个伪命题,已经有不少人因此死去,尽管都是毫不知情的俄罗斯本国人——你会在外围看到大量化工厂喷吐着烟囱,污染着环境,浓烟漫天……
如果间谍闯进了哈萨克的铀矿,那么他除了发现矿石以外什么都得不到。噢,如果他没有被一枪打死或者酷刑折磨,也会被铀的放射性减寿或者导致死亡。
三十年过去了,一个一个的婴儿被拐走,然后接受最好的物理教育,同时进行适当的洗脑。然后他们会参加核武器或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其中有八九个人(历史上卢瑟福的诺奖学生)被安排在研究中师从卢瑟福,而且大放光彩,成为新一代核武器工程最热情、最虔诚的中坚力量。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计算机和导弹的一线科研人员。
鲍威尔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出生的——这一点也不奇怪,婴儿怎么能记得当初的一声枪响?他只知道自己在为俄罗斯帝国的伟大事业而艰苦奋斗,打他是个孩子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贝特也是这样想的!费米也是,卡贝茨更是……
俄罗斯帝国的核武器计划从1903年底算起,到1937年底,有34年的艰苦历程!长达34年!而直到1912年以前,成果除了论文、铀矿和石墨以外一无所有……计划被分散到帝国的各个部分,即使物质研究也经历了25年,每4年还要停顿研究,核查整整一年时间,用以嗅出并铲除叛徒,然后再继续研究工作。
叛徒是有的,比如说奥托·哈恩在和莉泽·迈特纳订婚前夕曾经试图同时勾搭一下另一位女同事,然后被军事项目组内部给予严厉批评,写了5万字的长篇检讨。
对于这些科学狂而言,生活一点也不单调,氛围一点也不压抑,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只有他们真正懂这个世界!在欧洲终于有某个科学家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候,另一个科学家总结出模模糊糊的广义相对论理念的时候,沙皇陛下已经在和他们探讨弦理论了。电子管计算机已经开始在核工业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晶体管的首机已经研制成功。
你得跑到俄罗斯帝国的天涯海角,才能弄明白那里除了诺奖论文和深藏不露的科学家以外还剩些什么……
现在,费米、贝特、鲍威尔要去看望他们的老师卢瑟福。
卢瑟福已经比历史多活了一个月,还是病倒了。
此时很多人正在冲刺最后的项目,第一时间不能赶来。
“老师……”看着卢瑟福的生机明显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三人的眼眶都立刻湿润了。
“别这个样子,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活一个月!唔,至少20天。那个日子只有……”
“10天。老师。”尽管这样不符合规定,但是没人认为“核物理之父”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泄密的可能。
玻尔、爱因斯坦、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等人此时也赶了过来。
……
“过去的工作真是举步维艰……”
“铀矿很紧张,更别说当把首要目标放在钚弹的时候了……”
“当时听说陛下要求在装有钚的球体周围安放爆炸装置,然后在32个不同的点上同时引爆,要求误差极其微小,然后让巨大的压力使球体达到了临界点,然后迅速爆炸……我们当时都要发疯了不是吗?”
……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太好(有违人道主义)!但是!”卢瑟福现在反而神采飞扬,一副回光返照的模样。
“这三十多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一种非凡的激情将我们这么多人连接在一起。现在我们可怜的同行才刚刚接受广义相对论呢!他们更不能理解尼尔斯和阿尔伯特为什么争论(玻尔和爱因斯坦还是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冲突起了不少争执)……现在他们很快就要得救了,他们终于可以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
“真的,它(第一颗原子弹)就像初恋一样让人难以忘怀。不过最好永远不要用,和平总是最美好的。”
“是的!”奥托·哈恩赞同道,然后被狠狠地掐了一下。
“不,莉泽,我错了……是像你一样……”
“好啦,”卢瑟福笑着摆手。
“现在都便宜了你们,很快你们就可以排队去领诺贝尔奖了!”
大家都笑了。
……
想找俄罗斯帝国的核试验场,你无论在东欧北亚抑或中亚都是找不到的。
它可是位于天山南北,荒无人烟的罗布泊……
……
第一枚原子弹,代号“黑太阳”,是颗钚弹,除它之外,第一批原子弹还有两枚钚弹和八枚铀弹。配套的导弹在1938年1月就可进行试射,氢弹的设计已经开始进行,由于理论工作和原材料在过去几十年早已准备足够,预计到1940年就能制成热核武器。
……
1937年,11月29日,正午12时。
10
9
8
7
6
5
4
3
2
1
……
一种人类从来不曾想象过的力量,从高高的铁塔上,挣脱出来,渗透出来,迸发出来……
一个幽灵,冬天的幽灵,在欧亚大陆上游荡……
……
曼纳海姆踏着低沉的脚步,快步走进来。
“陛下。”他小声说到。
尼古拉从沉思中蓦然惊醒,亚历山德拉患病去世,卢瑟福病重,他现在的心情十分糟糕。
但是今天,是一个空前重要的时刻,寄托着他所有的规划,所有的愿景,所有的雄心。
尼古拉从来没有迷信原子弹,他也没有把希望都寄托在原子弹上。
蒙淘克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浩大工程,俄罗斯帝国的理工学科、科技人才在三十多年的积累中不断扩大。历史上留下姓名的,跟核物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稍有关联的科学家,w.ukanshu. 几乎都到了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几乎吃下了一个欧洲的理论科学核心。领先了各国一个时代。
俄罗斯帝国的科学理论由经典物理世界跃进至弦论等多重理论共存的现代物理世界,科学技术上则研发出电子管乃至晶体管的计算机。军事科技上,500公里射程的V1导弹(仅系编号)业已成功。一旦公布,届时欧洲大陆都生活在俄国的阴影之下。
1000公里射程的V2导弹成功在望,从阿拉斯加陆地发射可以打击美国西海岸,潜艇发射可以打击美国东海岸,欧洲大陆则完全处在陆基全覆盖的范围之内。
电力工业也得到了发展,总之,科学人才积累,科学理论进步,带动一大批高技术群的发展,才是蒙淘克工程最长远的丰碑。
然而现在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这一时刻十分尴尬,但也是万分有利的时机。一旦成功俄国将可以在欧洲,通过不流血(至少不会流俄国人的血)的方式,登顶霸主地位,戴上全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王冠,让世界提前进入一超多强时代。套用奥巴马的话说就是:“让俄国再做一百年世界领袖。”
如果失败,俄罗斯帝国可能不得不在国际上继续忍耐三年,与英法正面碰撞,引爆欧洲第二次大战,并且,很可能要在战场上,和那个后世的生死大敌相遇,那座皿煮的兵工厂……
“我们不辞劳苦地培育各种蘑菇茁壮成长,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千万,千万不要回答我,帝国主义。
“世界和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