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自西汉张骞出使之后,因贯通东海和西域从而得名。
千佛洞,又称莫高窟。据传闻佛门总舵盘踞于此,此刻的石窟上,一名少年持刀而立,刀体被白布裹挟,长四尺八寸远异于普通刀类。
少年名叫林雍,西凉泉州人,自幼在萧府做活求生,后是被他人带走收留,之后便不得而知。
此刻林雍正眼望下方佛窟,一老一少两个和尚按例巡视,领头老和尚似是早已知晓林雍的存在,停住脚步:“阁下看了许久,有何事寻找贫僧?”
林雍一愣,却又是回过神来:“不愧是佛门天王,今日一件,着实理解世人所说的‘佛门高僧’之理。”语毕,便是径直跳下。
尘土飞扬,少年稳当地落在老和尚身前,拱手道:“家师云游之前曾嘱我,待到我这三式刀法小成,入这七品武夫之列,便可有资格向西来这窟中,寻求在外巡逻的高僧便可,想来便是前辈吧。”
老僧双掌合十于胸前道:“既然是这样,你随我来。”
三人成行,老僧带两人行走在黄岛之上。
“天下若要问起何处是修士势力,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三门四府五宗。三门是这佛门,道门以及这鬼门;四府说是修士之地倒不如说是四大氏族的后花院,皆是这天下最大的四个族姓,其中以轩辕府为最,其次王,张,刘三府鼎立,形成掎角之势,但又归顺于朝廷。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是终究是元家的。五宗暂且搁置不谈,此外便是元帝亲手执掌的势力。”
“你师父唤你过来,一是将这腰牌交还与你,二是留下一封信,你且拿好。”话语之,老僧拿出一封信递于林雍。
林雍接过,想了想还是拆开读了。
“这是为师第一次给弟子留信。
初次见你之时是在萧府外门,为师见你微弱的身躯却干着糙活,于是为师去寻那劳什子萧王,在这之前他传我一块腰牌,便是再问也不得知,想必是与你的身世有关。
你此时听闻为师的这番话,应当已是有些许自保之力,莫要怪为师独自离去。
在离去之前为师曾在上京轩辕府留于你一段机缘,莫不要被那些轩辕姓氏之人夺去。
此去路途甚远,各派势力错综复杂,凭借为师留下的人脉也倒是微微好些。张府,剑宗以及佛门大多是为师当年至交之人,但凡事都有万一,你且需自行判断。
另外刀谱之密在于前三式,乃是万变不离其宗之法,为师留下十二个刀冢,每去得一处便是一式刀法,待这十二式大成完美之境,配合修为便可独步武林。你可放心前去,待你或者机缘后为师自会现身。
莫要留念......”
读完信,林雍面无表情,手中握着腰牌,仅仅是面向师父先前离去时的位置,缓缓跪下,磕了三个头。抬首望向远方的天空怔怔出神:“师父...他们都曾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可曾未必没有这样想过。”
说罢,林雍起身作揖对老僧说道:“多谢高僧,晚辈已经决定,今日休整过后,明日便立即启程。”
“你自有决策便好,若是不嫌弃贫僧的寒舍,今日便留住吧。”老僧双手合十,看似古井无波,但这样一个佛门高僧岂会身无修为?
“多谢。”林雍也不客套,倒是直接答应。
三人穿行于佛窟之中,尽头石鼎铜门紧闭,老僧轻语道:“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天象地,启。”
老僧单掌立于胸前,右手金光大盛,内有无穷无尽之佛光不断向外涌现,老僧宛若大日如来附体单手抬掌,缓缓前推,铜门应生而开。
“进来吧。”此时老僧并未恢复原样,如同释迦牟尼开口,响彻云霄。
大殿金碧辉煌,常人完全无法想象里面有如此之庞然大物,佛像高十丈有余,宽约三丈,此刻与老僧交相辉映,着实不凡。
正殿之内,佛号齐鸣,大大小小的僧侣在这大雄宝殿之中诵佛经。老僧向林雍介绍佛门四天王忠其余都三天王及其十八罗汉,依次打过招呼后,转入后殿僧舍
两人立于僧舍门前,老僧开口道:“这间就是少侠今晚的卧榻,贫道还有经文要诵,便先行离开,若有事出此间,左手第一屋。便是贫僧的卧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