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概念出发,记忆应当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在大脑中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而且生物学的理论,记忆应该是不会丢失的,除非先天原因或者是物理伤害,比如说畸形脑或者是与物体相撞等造成的神经压迫。
那为什么我们大多会想不起孩童时期的一些内容呢,只是因为提取失败。
认知求知的阶段会有许多纠错修正和覆盖的过程,要大量的填充新内容,并且人的脑结构,海马体前额叶神经元的增加,据说大脑完全成熟是在四岁左右,这些都应该是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般来说四五岁有了稳定记忆,六七岁可以形成长久记忆,如果把提取失败叫做遗忘,不是太刻意的话,五六岁发生的事情大概能保留一年,七八岁会保留的多一些,这当中不乏一些永久性的记忆。
被申世图称作人生转折的事情,为什么转折之前他会想不起来呢,应该有下意识遗忘的因素,别说提取失败了,更或者说是一种抗拒,思维障碍。
那应该是慢慢熬过来的日子,冰冷的铁栏杆让申世图的小手已经麻木,早没有了冷和痛的感觉,也没有想要动一动,一个试图阻止时间的小孩,忘记了每一分每一秒,他的脑子里除了妈妈,就只是一片空白,妈妈是不会迟到的,妈妈我原谅你,我很饿。
“来吃饭吧小家伙,你妈妈肯定是有事耽搁了,先填饱肚子。”
期间温书河叫了他几次,他都没有回答,也懒得摇头,甚至是红薯粥的味道飘过来,他都没有动摇,妈妈知道我饿,她会着急赶过来的。
直到晚上九点左右,雪早已经停,连零星的飞舞也没有,只有黄色的路灯,只是偶然间有微微的风,卷着地面轻薄的雪沙,也只有这微微的波动,才显得时间并不是静止,场景也不是画,有一颗幼小焦急的心,在跳动,在按捺。
温书河再次走出了屋子,走到申世图身后掸了掸他身上的雪,又把自己的棉袄披在了孩子的身上。
“进去吧孩子,上屋里等,都快九点了。”
“我妈妈会来的,她一定会来的。”
“我知道,肯定会来的可是,在哪还不是等,屋里暖和。”
“我就在这里等,”
“你这孩子,可真犟啊,,,”温书河摇了摇头。
“你看那,”申世图高兴地用手一指:“妈妈,一定是我妈妈。”但是很快的,也就一两个镜头的反转,申世图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
温书河顺着申世图的手指望去,从前边的道口拐出来一辆三轮车,很明显这不是,温书河并没有说话。
怎么比妈妈的车多了一个轮子,而且踩着一高一低的就好像车轱辘不圆,又骑近了些,申世图大失所望。
来的这个人申世图认识,只是见面不是很多,名字叫申丽新,是个捡破烂的残疾,比妈妈年长几岁。
温书河笑着打招呼:“是丽新啊这么晚还过来,孩子们都睡了吗。”
“呵呵,老大看着呢。”申丽新也笑着下了车:“温叔还没睡啊,有废纸壳牙膏皮吗,牛皮纸包书用。”一边说着,申丽新纳闷地看着申世图。
“有啊都给你留着呢,”温书河笑不叽的进了屋。
“是图图,你怎么还在幼儿园啊。”申丽新终于叫了出来,九点的夜一个孩子爬在门栏杆上,格外的引人注意。
其实申世图并不嫌弃申丽新的身份,虽然是捡破烂的,但是这个女人一直是很干净,只是形象比妈妈差许多,很平常的一个,眉毛不浓不淡眼睛不小不大,脸上没有什么大的皱纹吧但是细纹遍布,而且很粗糙的感觉,手就更别说了看上去觉得很坚硬,最主要的,她还跛着脚。
那既然印象分低了,也就没什么兴趣招呼,每次见到申丽新,他都是在妈妈的提醒下才喊一声新姨。
但是这一次,申世图也有些急切:“新姨,你看见我妈妈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