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听到40万的时候都很是吃了一惊。现在清廷全军,八旗25万、绿营44万、各省练、勇约42万,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加起来大约110—120万的兵力,这其中还包括了南方被俘虏的。而北方各军中,八旗、绿营早已没落,不堪大用,剩下能用的就只有北方各省的练、勇军,大约28万兵力,如果留下一部分防御各地,能动用的兵力就更少了。一时之间朝中对讨伐短毛的信心不足,人心动摇。
这时,镇压过太平军、捻军的李鸿章站了出来,说:“短毛是有十几万兵力不假,不久后可能达到40万也不假,但现在他们能用的兵力能用多少?我大清南方十省刚刚被短毛占领,人心不稳、民心未附,短毛必然得分兵驻守各地,如此一来能投入与我大清作战的兵力必然不多。据探子回报,短毛只在汉中、南阳、武胜关、安庆四地进行了布防,每地仅有万人,甚至只有数千人,由此可见,实际情况与臣所说的是相符的。所以朝廷应该在短毛新兵训练完成之前发兵南下,在最段的时间内剿灭短毛。否则一旦短毛新兵训练完成,那么朝廷将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兵力、钱粮去剿灭短毛,对朝廷来说得不偿失啊。”
李鸿章的一番话让朝中大臣心中大安,连慈禧也是点头称赞,随即慈禧询问李鸿章剿匪对策。
李鸿章提出了三点:第一,加快部队集结,命令在东北、辽东、直隶的练、勇军南下河*南,进攻南阳、武胜关;山*东、皖北、苏北的练、勇军布防长江防线,防备短毛渡江北上;新*疆、甘*肃的练、勇军调集陕*西,与陕*西练、勇军进攻汉中。第二,在北方各地招募新兵共计十万,并视情况而定是否继续招募。第三,虽然南方众人剪辫,但那是短毛们武力相迫的原因,所以不能认为他们就与我大清相背相离,只要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必定望风景从,朝廷应派人与之联系,许以厚利,由他们从短毛内部起事响应。
慈禧肯定了李鸿章的对策,并赞扬了李鸿章的忠君爱国,随后慈禧问起看洋人的态度。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庆郡王奕劻说道:“臣拜会各国公使,先前各国对短毛持中立态度,但对短毛截断南北电报线感到不满,但其后短毛在南方取消了厘金,使得洋货在南方流通更为顺畅,利润更高,由此洋人的不满便消失了。但臣从各国公使口气来看,洋人怕是要倾向于短毛。”
慈禧听后大骂洋人见利忘义,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把朝廷卖了。
而对于白泽来说,有没有洋人的支持一点都不重要——试想一下,一个打算与全世界为敌的人会在乎他敌人的支持么?
白泽可没有浪费欧阳锋争取到的这三个月。
首先,陆上防线的防御工事已经修建完毕,后方各师的旅属、师属炮兵都移动到位,现在布置在各个陆上第一道防线的75山炮就超过百门,60、80的迫击炮也是数量不少。虽然第一道防线的人数多则2个旅不足7千人,少则1个旅仅3千余人,但白泽相信,凭借着生化战士的军事素质、先进不知多少代的军械及战术、完善的防御阵地、凶猛密集的炮火,抵挡十倍清军的进攻不是幻想。
上*海、江阴的炮台在优先的要求下各种资源向两地倾斜,当地驻军在原有的炮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而两地政府也召集了大量的百姓参与到工程中来,三个月的加班加点,终于使得两座炮台的改造工程接近了尾声。上*海吴淞安放的岸炮包括:12英寸10门、10英寸15门、8英寸25门,都是单联装,这也使得炮台阵地很密集。炮台完工后,上*海的岸防将达到一个变态的程度,像12英寸炮,射程达到35公里,而且威力巨大,如果被打中相信就算是定远、镇远也得四分五裂。
江阴炮台装的是10门8英寸、15门150岸炮,.uknshum虽然实力不及吴淞炮台,但就长江那狭小的水域,炮火的密度完全比得上吴淞炮台,被打中也是非死即残。这两座炮台剩下的工程没多少了,竣工也就在近这三五天。而其他地方的炮台也已经完工过半,在新历年之前可以全部竣工。
在改造炮台的过程中,英国佬那是情绪激动、上窜下跳。驻上*海总领事许士连续几次找上门,要求驻上*海的16师师长叶尧停止扩建吴淞炮台,当他得知沿海各个重要城市都在改造扩建炮台,而且安装的还是12英寸这样的巨型岸炮时,更是暴跳如雷。而叶尧是鸟都不鸟他,照旧以“权限不足”为由直接拒绝,当许士询问最高负责人时,同样是以“军事保密”为由拒绝透露。
气得许士连战争威胁都拿出来了,结果叶尧直接告诉他:“只要我们理事长愿意,你们英国的中国舰队能在一夜之间就全都沉入海底,现在你确定你是要开启战争么?”
这让许士很是气愤,作为一位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而且还是英国驻清总领事,何时在中国被人如此对待过!许士很想将“那就开战吧”这几个字说出口,但他还是克制住了。别说他只是一个总领事,就算他是驻清公使也没有权利宣战——这是议会是事情,你许士敢宣战你是不是不想干了——而且如果这个怪异的中国人说的是真的,那自己就是把中国舰队葬送的罪人。
结果许士就只是留下几句狠话就回去了。回到领事馆后许士马上派人过江抵达扬州,往北*京发电报,将这一消息告知驻清公使华尔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