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把他们都分开为止。如果有人升级到了与他年龄相符的年级,那他就会离开速成班,回到学校去接受正常状态的教育。待一年期结束,速成班中的学生也要回归到正常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他们在速成班升到了几年级,就相应的进入几年级继续学习。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像那些一年过后还是在低年级打混的人,就算让他们继续读下去也没多大意义——这是典型的“给了你机会,你却没有好好珍惜”的样板。
今天,家长们如此积极的送孩子来报名,除了其本身对接受教育的渴望外,还有就是南方政府的通知与警告。
白泽前世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新闻:因为家里穷,所以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读书,除了没钱交学杂费外,还有就是孩子去读书了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基于此的考虑,白泽遂决定通过行政手段迫使那些有类似想法的家长放弃他们可笑的念头。刚进入8月份的时候,南方政府就通过人口普查资料,把有9—10岁儿童的家庭都找了出来,然后派人一家一家的找上门去,亲手给家长发口头通知书与书面通知书,要求他们必须在9月1日—2日,即农历七月廿八、廿九这两天,带自己的孩子到指定的学校去报名,如果不去,那就等着去蹲大牢吧。
这个通知书不仅是针对普通家庭,对那些富裕人家同样也是如此。
“理事长,你这通知书一下,那些私塾的夫子、西席可就要恨死你了。”看着人声鼎沸的长沙城南第一小学校门口,西门琳打趣着白泽说。
南方政府成立后,南方原来的义学就停了,在义学中求学的寒门子弟也就被辍学了。不过那些富裕人家的孩子还是能到私塾,或是请西席回家来继续他们的学业。因此,那些夫子、西席还是能有份薪水,生活过得去,还甚受别人尊重,很是惬意。
可惜现在南方政府的通知书一下,无论是谁的孩子都要送到公立学校去读书,他们的饭碗可就丢了个精光。
白泽无所谓的笑了笑,说:“恨就恨呗,反正我又不会少了几斤肉。新式教育是大势所趋,他们这些只会读四书五经的老先生已经落伍了。而且他们也可以到学校去应聘教师的嘛,他们不去,只能说明是他们自己放不下身段。”
南方的小学课程有5门:语文、数学、体育、书法、道德修养。那些老夫子的话,语文、数学、体育这三门就不用想了,但是书法、道德修养这两门还是可以应付的。书法就不说什么了,而道德修养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儒家不就是最讲修身养性的么,可让他们来教导,这没问题的。在白泽看来,《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很好的道德启蒙教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可以说是儒家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近代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正是他们的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精神。这些培养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国民,支撑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高速发展。也正是这样的国民土壤,才促使近代西方大国拥有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的人才优势,从而在人类文明演绎的历史中抢占了近代历次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先机。
当中国在经历清朝前期的短暂繁荣以后,东方大国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教育作为涵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失去了改革创新的活力,东方传统大国逐渐被西方所抛弃。也正是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积聚了强大的教育实力,储备了因教育而练就的国民队伍,w.ukansh走上了攫取东方资源的殖民之路。
各据特色的人才优势是近代西方不同大国、强国崛起的基础保障。
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没有形成大统一的局面,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法国都要落后。在1763年,普鲁士王国的腓特烈二世制定了乡村学校规程,作出了实行普通义务教育的规定。到了1794年,腓特烈?威廉二世以法令形式颁布,全部普鲁士大、中、小学由国家举办,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到了19世纪,德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并且法兰西还占领着德国大片领土。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在诏书中写道:“联谨誓以最大热诚,特别注意我国公共教育。国家所有从物质力量失去的,我们必须从精神力量补回来。”最后的事实证明,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不仅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还崛起成为一个大国,说明了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教育理念的更为先进,教育方法的更为科学、合理。
生化人培养中心能为白泽提供几百万高素质人才,但在白泽看来,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传承。不仅仅是把高科技、高技术传承下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精神也要传承下去。
白泽目光深邃的望着远方天空的白云,坚毅的说道:“他们要恨就恨,要骂就骂吧,但这都不会改变我的初衷,全民义务教育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无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也在所不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