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谁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得疯掉,这就是没有标准或是不遵守标准的结果。
白泽记得前世网上有这样的一篇报导:中美蜜月期的时候,美国说要帮中国改进歼八战斗机,等美国佬把两架八爷解剖以后,却发现两架八爷有的零件是无法通用的,要想更换零件还得去特别定制,这下把美国佬都惊得斯巴达了。
难怪在前世有人说,秦始皇的伟大成就不在于统一中国,也不在于修筑了万里长城,而是统一了中国的度量衡。
不过单有生产标准还不行,还得有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等,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中国需要有自己ISO。
于是,白泽在申请后面写下了“标准准许推广,而且要快、要广、要严。此外还要制定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等等,并要全面推广”的批语。
第三份文件有点出乎白泽的意料,因为这是一份由军队十几位师长、旅长联合提交的申请,是关于组建南方军总参谋部的。
申请人中,既有易蓉、段龙、柳山彤这样的乙级师的师、旅长,也有纳兰剑、段文度、胡雨琴这些丙级师的师、旅长。在申请中,众人阐明了要求组建总参谋部的原因,原来根源就在于此次101师、103师的对北作战所受到的损失上。
战争总是免不了伤亡,但有些伤亡却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这次的晋西南战役。
此次参战的只有101、103两个师,但这两个师之间并没有什么协调作战之类,单单看两个师的开战时间就能明白这一点。这两个师的作战计划都是由各自的师、旅级将领制定的,他们制定了进攻战术、进攻路线,却没有考虑到如果敌人顽强阻击的情况。同时,他们与情报司之间的联系也很生硬,两者之间没有协调好,使得两个师对敌人的情况了解不够深……种种情况综合在一起,就造成了这次101师、103师的重大损失。
今后南方军少不了对北作战,多点开战的情况同样是避免不了,所以他们就希望组建总参谋部,以后由总参谋部来制定统一的作战方案,协调与其他单位、部门的联系等等。
看完申请后,白泽陷入了沉思。
总参谋部的职能,就是贯彻执行最高统帅的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报、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并协调各军种、备战区及各种武装组织的作战行动,还要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武装力量建设计划、掌管军队的组织建设、装备计划以及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事务。
说到总参谋部,就不得不说德军的总参谋部。
德国总参谋部是德国军队中对战争进行规划和决策的高级军事机构,由原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部发展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1806年,奠基人为普鲁士将军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和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1821年首任总参谋长卡尔·冯·米夫林上任,这也标志着总参谋部的正式成立。德国总参谋部也是后来绝大多数国家的总参谋部的样板。.kansh.cm
德军总参谋部是德军及其前身普鲁士军队的中枢,负责对战争各方面的研究,制定部队机动方案及战役实施方案,拟定作战和动员计划。总参谋部的崛起和发展是德军与其对手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德军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令人生畏的部分,也将会是未来世界军事史上最出色的参谋机构之一。
从1864年至1871年,普鲁士接连打了三场战争,即普丹战争(1864年)、普奥战争(1866年)、普法战争(1870年),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而在此之前,自1815年滑铁卢会战以来,普鲁士有半个世纪没有打过大仗。开战前,德军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和总参谋部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制定了详尽的战争计划,三场战争的进程几乎完全契合总参谋部的预定方案。总参谋部也凭借卓越的表现逐渐赢得了最高统帅的信任。
现在德军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是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前世大名鼎鼎的针对法、俄两国的“施里芬计划”就是在他的手上诞生的。
思索良久后,白泽把这份申请暂时压了下来。这并不是说白泽驳回了申请,恰恰相反,白泽是趋向于同意的,因为白泽也发现了自己身边缺少一个专职的军事部门。但组建总参谋部具体要怎么搞,总得有个详细的章程,不能操之过急,而且组建总参谋部怎么的也要问一问下面的师长们的意见吧。
所以,白泽决定先把这个放一放,等他把各地的师长们召回来,与他们商议过了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