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的信息陆续汇集到农业司,而农业司的人却看着各地反馈回来的信息面面相觑,觉得这个锅自己背得太冤枉了。
可你要说农民这样做有错吗?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都是这样留种,从来就没有出过什么问题,现在他们继续延续先辈的做法有什么错!
第一生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水稻不是常规水稻,为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选用的是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
但第一代杂交种虽然会继承双亲的优良性状,但它的基因型却是杂合的,如果留种继续种下去的话,后代会出现基因分离,表现型不一致——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高产没有了
所以严格来说杂交水稻并不是不能留种,只是第二代亦即是留种后繁衍的水稻,表现没有第一代好,产量参差不齐,运气好就只是小幅度减产,运气不好就得大幅度减产了——只是减产严重,不是颗粒无收。
万幸的是,根据农业司在报告中的叙述,留种繁衍会带来的减产总体来说会减产50%左右。按去年春季水稻平均550公斤的亩产量来计算,即便是产量减半,平均亩产也能达到250公斤。相对比现在的常规水稻100—150公斤的亩产量,250公斤的亩产量仍然算得上是高产。
在前世,如何培育杂交水稻基本上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但在此时此地,杂交水稻却妥妥的是件战略大杀器,尤其是对于亚洲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虽然欧洲人更习惯于面粉、土豆,可一旦他们得知这种高产水稻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谁知道那帮流氓的强盗血统会不会来个大爆发,强迫南方政府公开技术细节,从而达到探索出培育高产小麦、土豆的技术呢?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哦…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南方的报纸都没有宣传这种高产水稻是怎么来的,顺带的连其不能留种的这个“小问题”也没有说开来。
于是种种巧合下来,就有白泽现在手上的这份报告。
白泽看完报告,整个人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勤俭持家绝对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是用错了地方,与其说是勤俭持家,倒不如说是占小便宜来得贴切,而到最后恐怕也是自己吃亏——便宜不是那么好赚嘀!
不过吃亏是福,现在吃个小亏也好,吃一堑长一智,长个记性免得以后吃大亏。
白泽想了一会,说:“小琳,这事理事会是什么意见?”
“理事会的意见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虽然选择高产水稻留种繁衍的比例不算低,不过就算是第二代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总体来说也要比现在的常规水稻要高出一截。以前产量低都没有问题,现在产量增加反而出现粮荒,这没道理!更何况我们还有粮食储备,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用来平抑粮价还是可以的。”
现在南方政府手中的粮食储备大约为400万吨。但白泽认为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多备点粮食总不会是坏事,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所以现在南方政府仍然不断的到处修建粮食储备仓库,一方面在国内不停的从民间收购粮食,另一方面还从国外大量进口,现在每个月都有几艘运粮船在南方各地的港口靠岸。
当然了,粮食这种东西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战略物资,不可能像棉布、机器等工业产品那样能随随便便地大量出口。所以南方政府进口的粮食是以暹罗、法属印度支那、西属吕宋、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的稻米为主,美国、英属加拿大的小麦为辅。
稻米为主、小麦为辅,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欧美国家种植的主粮是小麦、土豆、玉米,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更习惯于食用稻米。同时稻米为主、小麦为辅也能减轻进口阻碍。
白泽想了想,在报告上写道:会同文化宣传司,宣传高产水稻留种繁衍之后果,尽量减少损失,注意技术保密工作。
将报告递给西门琳,白泽说道:“把这份报告送还理事会。另外通知托马斯和詹姆斯,今年的粮食进口要比原计划增加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