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操辞别,两人相约日后再见。但是武昊知道,日后能不能见还看缘分,他自己这个时空可待不了多少时间。
曹操的友人袁绍,面对大汉即将生的变革,可没有这样的淡然,不久前,就离开了洛阳,返回了族地,也就是他们一族的大本营。
或许,袁氏族人还以为他们可以有一番作为、挣扎一下,不过,注定他们反抗之后只能是一个杯具。
很多士族都是如此的选择,妄图反抗一下,自认为少了他们地球就不转了,可惜,一切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像曹操这样明白事理的、不以自己私利为第一目标的人,实是太少了。。。
武昊派出子体掌控朝廷的同时,对于这个时空的字资料也开始了收集整理工作。
这个时期字记录的载体还是以竹简为主,每一套竹简都是价值不菲,平常姓家可用不起,能够有着竹简书籍的,只能是那些士族和富裕人家。由此,也造成了竹简的稀少和珍贵。很可能损失一套,就彻底失去了其上记载的信息。
皇宫里的竹简是多的,自然也成为了子体第一个目标,第一时间内,就完成了信息的扫描和记录。同时,对于洛阳城内,以及大汉之内所有的竹简进行收集工作。
当然,为了好的让那些拥有竹简的人配合,朝廷了命令,表示需要进行字信息的备份工作,同时,主动配合的给予奖励云云。而拿出来的奖励,也不是什么金银,而是雪白的白纸,相信这对于多数人来说吸引力足够大了。
不过,主动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有时候就需要亲自上门了。比如那些藏书多的士族,比如那些藏书的家。
蔡邕就是洛阳城内个人藏书的大一人,家藏书四千卷,恐怕与皇宫内的藏书都有着一比了。
武昊那个时空,他的这些藏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幸好他女儿蔡琰还能无遗误的背出四篇,才得以流传下来。
所以,蔡邕他们家第一个被专门负责收集竹简上信息的子体找上门,表示要按照朝廷的命令记录蔡邕藏书上的字。自然,也会给蔡邕好处,一斤竹简给多少张白纸,藏书越多,好处越多。当然,对方还可以提些要求,一定范围内即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