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县的偏远坡,一对身穿布衣的男子,手持锄头,身后背着一个细缕丝袋,正走向野坡暗处。
天色渐暗,野坡无一处光亮,两人只能借助微弱的月光行走,树影婆娑,尽然萧条。
“干完这一票,我就要金盆洗手了。”
“得了吧,你还真想回乡取个婆娘过安心日子?那东西可值不少的价钱,当真舍得?”王麻子瞥了一眼李豆子,对他说的话不屑一顾。
近看,两人的面庞瘦削干瘪,眼珠内陷,特别是一对眼圈,像是被涂了墨一般黑垮松弛。
再往前方走,两座住宅出现着二人的面前。
住宅相距不远,仅有十尺远。
令人惊讶的是,两座住宅竟然建造在湖水之上,住宅的形状却大相径庭。
其中一座是四方无顶的木房,另一座是尖顶泥房。
住宅中没有光亮散出,似乎没有人居住。
看到此般场景,王麻子和李豆子的脸立马变得苍白惨淡,身体像半截木头般楞楞的戳在原地。
身后的锄头顺势滑了下来,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王麻子身躯一颤,放下背后的袋子,望着前面的两间房屋颤声道:“咱俩这次要栽到这里了。”
李豆子没有说话,整个人直接瘫倒在地。
前面那是什么住宅,一方一尖分明就是一座坟。
岚山县有个规矩,人死后不能随地埋葬。
当地人说,死人的尸体里残存着魂魄,若是魂魄吸收怨气,便会化作厉鬼,破棺而出危害人间。
于此同时,坟地若是无人看管,尸体会吸收阴气变成贻害无穷的僵尸。
所以说,人死后必须安葬在一个名叫安身冢的地方,并且有专门的守坟人看守。
话虽这么说,仍然有很多人不这么做,他们认为,人死后落叶归根才是归属。
这就造成很多埋葬在野外的坟墓无人看管。
王麻子和李豆子二人来此地的目的就是寻找野棺材的。
此地附近有一个荒废已久的村子,按理说周围的野棺应该不少。
可谁曾想,两人刚来就遇到坟化宅的窘境。
所谓坟化宅,是厉鬼迷蛊凡人的一种手段。
野棺里死人的魂魄在极阴的环境里生存,多年累积很容易化作厉鬼。
见宅者,必死。
若是普通人见到了房宅,一定不会怀疑什么,但是王麻子和李豆子可是专门下野棺,收取魂魄的人。
他们一眼就看出了这不是个好兆头。
王麻子颤颤巍巍的从袋子里拿出了一个黑红色的纹理盒子,并将它打开。
盒子原本是他收集鬼魂魄用的,但是现在他只能希望眼前的盒子能够帮助他驱赶脏物了。
突然,狂风骤起。
月亮消失不见,四周瞬间变得黑不见边。
风浪卷起盒子里的一道黄纸符,纸符随风飘散,愈飞愈远。
“快走!”
王麻子看着瘫在地上的李豆子,只能为他祈福,若是继续待着这里,恐怕小命都不保。
不是李豆子不想走,只是他的双腿软麻,根本就没有办法挪动一步。
风渐渐的停下,月光再次浮现,仿佛就在片刻间。
两人剧烈的喘气声在静谧的荒野中,愈发入耳。
“宅子不见了,宅子不见了!”李豆子瞪大眼睛吼道。
原本前面的湖水和两座住宅现在变成了一座坟,坟头草有十几尺高,没有墓碑,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桃木黑血盒生效了。”
王麻子激动的抱起盒子,朝着李豆子喊道:“起来,该干活了!”
看到熟悉的坟头,李豆子总算安下了心。
缓了一会儿,身体恢复正常。
二人拿起锄头,朝着坟头开刨。
“定尸符被风刮走了怎么办?”李豆子边挖边说。
没了定尸符,尸体在开馆的时候见到外面的阳气,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僵尸,无从应对。
“你是不是傻,尸体最少也得半个时辰才能变成僵尸,我们干完活就走,它还能盯着我们不放不成!”
王麻子瞅了李豆子一眼,自己发财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
咔!
锄头硬物抵住。
“挖到棺材了!”
王麻子激动的喊道,面对即将到来的财富,他加快速度把周围的土铲的一干二净。
慢慢的黑色的棺材浮现在王麻子的眼中。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将桃木黑血盒放在棺材附近,用锄头把棺材钉翘起来,随后用力的推着棺材盖。
推棺材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刚才刨土已经很累了,他往旁边瞟了一眼,却见李豆子没使一点力气。
“你他娘的能不能掏点劲!”王麻子骂道,同时推棺的手没有松开。
李豆子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将手扶在棺材板上。
两人费劲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棺材盖掀开。
伴随着棺材盖落地,王麻子燃起火折子往棺材里一看,脸上的笑容再也藏不住。
只见棺材中躺着的女子,穿着华丽的殓衣,脖子上挂着的陪葬品,看起来就价值不菲,只是头部用黑布遮盖住了,看不出女子的模样。
王麻子在尸体上打量了一遍,女尸的皮肤干瘪,没有白骨残露,特别让他注意的是女尸手腕上和脖颈挂满的饰品。
在这荒山野岭中找到这样一个棺材,能有这么多的陪葬品显然出乎了他的意料。
况且,历经了多少个年头,尸体还能保持完整,没有腐烂,更是让他十分惊讶。
原本以为卖掉鬼魂魄就能赚到一大笔钱,没想到还能获得意外收获。
“这次发财了,我也要金盆洗手了。”
王麻子朝着李豆子说道,要是把这些陪葬品全都卖了,估计价值够他们倒卖上百次魂魄了。
李豆子没有说话,呆呆的站在原地。
见状,王麻子没再搭理他。
淹了一口吐沫,他将桃木黑血盒抱在胸前,说是这么说,魂魄还是要收的。
桃木黑血盒是用桃木制成,用黑狗血涂抹盒子的周围,魂魄若是进入其中,尽管魂魄多厉害,也不可能从里面逃出。
“可惜了,那么有钱的主,竟然葬在这个破地方。”
王麻子说着说着就掀起女尸头上的黑布,他倒是好奇女尸长什么样子。
他的手慢慢接近黑布,小心翼翼的掀开......
“这......”
王麻子瞠目结舌,整张脸犹如裹了白粉一般煞白。
只见躺在棺材里的尸体瘦削的面庞,黑垮松弛的眼袋。
“李豆子!”
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棺材里躺着的人是李豆子,正瞪着大眼死死的盯着他。
那旁边站着的这个人是谁?
夜里的气温异常的低,再加上受到如此惊吓,王麻子的身子不自觉的发抖。
他扭动着僵硬的脖子,看向旁边的那个人。
“啊!”
王麻子惨烈的嘶吼着......
……
啪!
醒木在桌子上一拍,说书先生朝着周围喊道:“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众人正听的津津有味,望见说书人罢演,纷纷吐槽。
“尸鬼存世,快来看看我这里的定尸符和桃木坠,保你遇见尸鬼的时候安然无恙,只需九十九铢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说书先生的桌子上摆满了黄纸符和一些坠饰,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也是售卖这些东西。
“切,原来是江湖骗子。”
“有这些钱干什么不好,买这些没用的东西作甚......”
片刻,听众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破布棚中只剩下说书先生一人。
“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说书先生摇了摇头说道,将桃木坠和黄纸符往袋子里装,他是要收摊了。
这时,走来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皮肤黝黑,面部轮廓分明,特别是挺拔的鼻子尤为立体。
男孩名叫余生,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他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生活环境。
…………
满县。
天色昏黄,落日余晖。
街道旁,一段破布搭建的棚子下,说书先生一只脚搭在长木板凳上,看起来十分轻快的样子。
周围的人都走散,没一个人来购买他叫卖的东西。
先生将醒木和桌子上的黄纸符和坠饰装在一个斜跨布袋里,起身要走。
这时,余生从另一端走来。
“先生,能不能便宜一点?便宜的话我就买一些。”
“嗯?”
正在收拾东西的说书人没有注意到有人过来。
当他抬头看到余生,脸上的笑容立马展现出来,“小兄弟,我这可都是真品,你要真想要的话,八十八铢钱,再多送你一张定尸符。”
说着,他的手便伸向桌上的布袋,从里面摸了半天,掏出来一个两张纸符和一条桃木坠,硬塞到余生的手上。
余生只是对刚才的那个故事感兴趣,倒是没想要买说书人售卖的东西,况且价格还那么昂贵。
正如之前的听客所说,这么多钱买什么不好,非要买这些破玩意。
余生把纸符和吊坠放到桌上,淡笑道:“先生,你这些东西也太贵了吧,有这些钱,我买两斤排骨吃不香吗?”
“把嘴给我闭上!我卖的可都是货真价实能对付脏东西的神物。”
说书人冲着余生喊道,但又考虑到还没有开张,总不能空手而归。
“开个张,五十铢钱你拿走。”他放轻语调,斜瞥着余生说道。
听到这个价格,余生扭头就要走,黄纸符和木坠一看就是廉价的东西,五十钱显然不划算。
“都是小本生意,十铢钱你总有吧!”说书人在余生身上打量了一遍,余生身穿灰布长褂,而且衣服还有修补的痕迹,看样子也不像是有钱人家。
“就这么说定了。”
余生面露微容,转身回到说书人旁边,从胸膛摸了半天,才掏出了十铢钱。
说书人赶忙把黄纸符和木坠递给余生,并把钱从他的手中夺了过来,笑着说道:“还是小兄弟慧眼识珠。”
什么情况,这么爽快?
余生觉得自己上了当,但十铢钱确实算不了什么。
“先生,李豆子到底怎么了?”
余生问道,满县没有这类怪异的事情发生,但是其他地方却有着各种流言蜚语。
“你还想听?”说书人说着,大拇指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摩擦。
还想要钱?
余生是信了,这人就是江湖骗子!
刚才的十铢钱花的也是冤枉。
“李豆子被女尸吸去精气,整个人变成了皮包骨......”说书人朝着远去的余生说道,再怎么说余生也是他唯一的顾客。
“至于王麻子,当然也逃脱不了厉鬼的手掌心,结果可想而知。”
余生倒吸一口凉气,满县也有安身冢,而且不止一处,但是倒没听到有厉鬼和僵尸作祟。
“说书先生贵姓?”
“免贵姓李,李散人。”
余生点了点头,不知道这个名字是真的,还是他胡编乱造的,再说哪有骗子会透露自己的身份。
天渐渐黑,凉风四起。
告别李散人。
余生裹了裹衣服,这个时间点,他该回家了。
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年多时间,他一直居住在满县的大雅村里,大雅村居住的都是善良的村民,不仅不排斥余生这个外来的陌生人,而且像亲人一般对待他。
余生赶在天黑之前回到村子。
“小生,来我家吃饭。”
刚走进村口,就听见一个绵言细语的妇女声音传过来,随后一位丰满富态的女人走到余生的面前。
妇女粗肥的腰上系着围裙,估计是刚做完饭。
“温婶,我在镇上买了两条鱼,今天要做鱼汤,就不去你家吃了。”
说着,余生便抬起右手,手里掂着两条用草绳捆着的活蹦乱跳的鲢鱼,还把其中一条递给了温婶:“我多买了一条,温婶你拿去自己烧了吃吧。”
他经常在温婶家蹭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况且温婶家里的都是粗茶淡饭,完全不能满足余生的味蕾,好歹他在没穿越过来的时候,也是个重口味爱好者。
“一起吃吧,今天我闺女从外县回来,多个人多份热闹。”
闺女?
早就听说温婶有一个十八岁的闺女,颖儿,随她的外婆住在外县。
余生在大雅村一年多了,没见颖儿出现在村子里,平时只听温婶念叨,倒是没见过她女儿长什么样子。
“那行吧......”余生也不好意思拒绝,便答应了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