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红线宛若丝绸一般,在林德的面前飘动,可无论其晃动得如何猛烈,和林德之间的距离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由于刚刚和张封的对话强度比较高,林德用上了毕生所学才将张封的状态逐渐引导到一个正常的水平,而这根红线的出现也完全被林德归结到大脑疲劳这一原因。
整理好这次咨询的相关信息,林德眯了一会儿。
下午五点,由于没有其他的病人,林德准备起身下班。
可刚刚睁眼,林德发现那条红线仍旧在自己的眼前,和自己的距离大约是二十公分,不会远离,也没有靠近。
这个现象让林德有些慌神,毕竟自己在申请加入心理研究学会前刚刚做了一套十分严密的体检,自己的大脑和眼睛没有任何的问题,甚至自己的视力也比常人好上一些。
既然不是生理问题,那么只剩下最后一个解释了——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
回忆刚才于张封的谈话,自己除了在保持逻辑这方面费了一番脑力,并没有受到张封所阐述的内容影响,而且一般这种影响会在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并不会出现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不是这个原因,又是什么原因呢?
瘫坐在椅子上,林德闭上眼睛,开始整理思绪。
不是生理问题……不是刚刚谈话的影响……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可无论是什么原因,自己确确实实出现了心理问题。按照心理研究学会的规定,所有成员,无论等级,无论职业,都不允许出现心理问题。而且除了心理研究学会的成员,其他人不允许开设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室。
刚刚从绝望的阴霾中看到希望的曙光,自己接待了第一位病人,挣到了第一份咨询费,如果被心理研究学会知道了自己存在心理问题,那么自己的前途可就毁于一旦了。
好在,心理研究学会每周会通过线上量表的方式来评估每一位成员的心理问题,自己起码还有一周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若是一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自己肯定不能通过测验。
尽管如此,但林德从来没有想过造假,因为这个量表已经在两百多年间被每一代顶级的心理学家不断改良,并且他们有一个专门的科技公司负责这个量表的程序,在它面前,没有一点撒谎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给病人带来压力,林德把相关专业书籍以及办公设备都放在了家中,现在在林德的脑海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家,寻找解决办法。
将心理咨询室的门锁好之后,林德直接打了一辆车,回到自己所住的小区。
因为这个时代的小区安保都极为严格,根本不允许出租车入内,林德只得步行回到自己的家中。
路上,林德不断思考自己面前这根红线到底是什么。自己曾尝试抓住它,但它就像是一条线状的雾一样会穿过自己的手掌。自己靠近它也会被拉开距离,二者的间隔始终是二十公分左右。
而当林德走到小吃店门口后,向门口的镜子看了一下,只见镜子里的自己脸上有一团红雾在不断流动,似乎内部有什么东西一样,随时会冲出来吓自己一跳,而自己的脸被遮挡得严严实实,仿佛这团红雾才是自己的脸一样。
可就当林德想要透过红雾看到里面的东西时,镜子“啪”地一声碎裂了。
见此情形,林德不明所以,但很快身后小吃店老板的声音将林德的思绪拽了回来。由于自己经常来这家小吃店吃饭,和老板之间也算是互相认识,在赔了老板镜子钱并买了一份晚饭之后,老板也没说什么。
想到老板是第一个看到自己正脸的人,林德连忙问道:“老板,你看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闻言,老板仔细地打量了一下林德的脸庞,说道:“你眼睛里有点血丝,最近要注意休息啊。”
林德不知道老板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因为他在老板的眼睛中看到了自己一团红雾的头颅,但林德这次可不敢像刚才一样细细察看了,万一老板的眼睛像那个镜子一样,自己可就说不清了。
匆匆忙忙回到家中,林德将门反锁,将手里的饭放在一旁,开始打开电脑查资料。
刚想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症状,林德立马停了下来,自己用的电脑是由心理研究学会提供的专用电脑,自己的搜索记录都会被监视。
现在这个症状,自己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相关的信息。万一是什么疑难杂症,心理研究学会肯定会要求自己将病人的信息告诉他们,而自己这个病人万一被他们知道了,被除名是小事,要是用自己做什么实验,那自己的人生彻底是没了希望。
这时,林德发现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事情。
自己喝了一口张封给的水。
林德连忙打开搜索引擎,搜索张封的信息。
现在自己的情况,可以说是和张封有着莫大的关系,他一定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先是打开了心理研究学会的官方网站,找到了张封的联系方式。虽然林德是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但看到张封第二个手机号的尾号是四个四,还是感觉到十分晦气。
看了看两个手机号,林德决定拨打第一个。
按照心理研究学会的规定来说,每个成员的联系方式必须要保证二十四小时畅通,可手机里却传来对方关机的提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