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背后隐藏着文明深处的秘密,那里是人类至今也想探索的地方……
——
经过近两天的时间,我们的飞船抵达了蓝星的附近,为了后期能方便开展调查,“自由号”和“真理号”最终选择降落在围绕蓝星旋转的月球的背面。月球的表面几**滑,飞船降落的时候,巨大的冲击在该星球表面造成了直径达254.2公里的坑洞,最深处可达2700米左右。降落产生的高温改变了其岩层结构,使其组分发生变化进而转化为硬度更高的玄武岩。此外,月球在绕蓝星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为27.32166日,刚好为一个恒星日。当蓝星绕彼岸星公转时,恰恰也导致了月球背面约31%的表面是不能从蓝星观察到的,也就是这31%的背面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隐蔽点……
对于为什么不直接降落到蓝星,我估计主要考虑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真理号”、“自由号”体积太过庞大贸然降落到蓝星必然会惊扰到蓝星现存的文明;其次降落带来的巨大冲击必然会给蓝星造成大规模的破坏;第三,在不明确蓝星文明程度情况下,我们也不愿贸然去冒这个险。
在月球表面初步建立起基地后,我们开始将重心转向对整个蓝星文明的调查,与此同时派出了大量的飞行器进入到蓝星进行秘密地采样勘查。最终结果显示,蓝星表面气层主要的组成成份为78%氮气、21%的氧气、0.03%的二氧化碳等,地表结构表层含有大量的C、N、O、SI、AI等低分子物质元素,这些元素对我们而言几乎都是致命的物质,氧气的剧毒性和Fe、AI、Mg等金属元素的低衰减放射都会对我们的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更加匪夷所思的是,蓝星地表层形成的各种气候包括寒冷或炎热的极端天气条件与其频繁的地质灾害及气候灾害都让我们对这颗蓝色的星球表面能够孕育出生命感到极大的震撼……
蓝星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生理结构的方式进化出了能够适应这些极端条件的生命体,这一发现引起了生命学家极大的兴趣。但更吸引我的是此次勘查的结果所向我们展现的蓝星文明发展的程度情况,不过让我失望的是蓝星的文明程度并没有我意料之中的那么高。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蓝星的大部分地区都还处在尚未开化的文明阶段,仅有少部分的地区出现了原始的部落文明。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史学家来说无疑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这之后,我们又对蓝星地表进行了多个层次的探查,在确定地表文明不足以威胁到我们之后。我们对蓝星的调查变的更加频繁起来,从一开始的机器采样调查逐渐过渡到下派人员到蓝星表面进行实地考察为主。
“昆凌,你准备好了嘛?”黎林看着我道,这次是我们史学系下派蓝星的日子,作为史学方面的佼佼者,我有幸列入到了第一批下派蓝星的研究人员名单之中。此刻从她的眼神中,我还是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了她内心的担心。我看着她笑了笑,不紧不慢地穿起隔离服道:“放心吧,黎林,我可是对这次下派研究充满了期待呢!再说了,和我们一起前往的还有黎明系的精英战士们呢,地表文明的程度又不高,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放心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