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当中,正月十五的月亮被赋予了圆满团结的寓意,更是作为亲情、友情、爱情的个人情感寄托。可谁也不知道月球表面千疮百孔背后的真正秘密……
——
“作为蓝星气象研究组的组长,我有责任为没能预测到这次发生在蓝星的重大水灾,而向在蓝星开展调查研究的各科研人员道歉。但我们可以保证,监测当天的系统运行是没有问题的,当时确实监测出在蓝星的部分地区存在极端暴雨天气,但这样的气象强度自然是不能够引起这种超自然现象的大水灾的。根据监测的数据表示,本次水灾造成蓝星陆地面积近4成被海水淹没,人类近一半的人口遭受到水灾的危害,这已经远远不是自然气象所能解释的了…”
在水灾发生后,我们撤走了所有在蓝星参与考察的队伍,并紧急召开了会议。在会议上,气象研究组组长做了上述的讲话。这话一出,台下的争议便此起彼伏,很快就这场水灾的各种推测、解释层出不穷。而最终得到大家认可的解释是由行星地况组根据最新监测调查结果给出来的一个新的猜测:蓝星海平面的上升和地壳的剧烈运动在沿海地区引发巨大的海啸造成了这次近乎灭世的水灾。
这个猜测被提出后,就不得不让负责地质调查的研究人员犯愁了。从起初的调查结果显示,蓝星的地壳在一亿年前就处于稳定阶段了,其地表并不存在能够引发巨大震级的震源的所需要的必要条件。那这样就只存在一种情况,震源不在地表附近而是在地表以下甚至更深的地方。然而具有同等能量的震源,其离地表越远,它所波及的地表范围的烈度则会小很多。如果仅凭地壳运动就造成这样的海啸,那这次的地壳运动所蕴涵的能量将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步,毫不客气的说,这是能近乎撼动整个地球的力量。起初的地质组是不太愿意相信这个猜测的,在他们看来,他们宁愿相信是其他的原因,也不愿意接受这是自己先前的地质勘探出了问题。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在黎明系全民崇尚真理的信仰下,作为站在探究真理最前沿的科学家,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上犯下这种基础性的错误是足以让他们自责一生的事情。
但尽管是这样,地质组在这件事之后还是重新开展了对蓝星地质结构的全面调查,然而这一次全面调查所带来的结果,却远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十天后,一场学术会议再次召开,在所有人目光的注视下,一名消瘦的老者缓缓地走向会议的中心讲席。他正是此次派往蓝星负责行星地况调查组的组长王老,他还有一个名头就是黎明系著名的地况学专家。据说为了此次调查,年迈体弱王老依旧身先士卒奔赴在调查的前线,亲力亲为。在这一举动感染下,地质组内的成员都纷纷抛弃自责,也许那刻,他们心里早已明白“探究真理”本质不是让这一信仰成为束缚,而是作为自己在追求真理上源源不断的动力。黎明系的科学家对真理的渴望在这一刻再次被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对真理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就是我们黎明文明能够快速崛起的基础吧。
“在坐的各位,我也就不寒暄了。”王老环顾了一眼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道,此刻的王老看上去很是疲惫,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身为资深学者所具有的深沉而有力的声音。王老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会议厅内,伴随着会场上嘈杂的声响缓缓弥散而去,片刻后会场便安静了下来。
王老继续道:“出于此次蓝星水灾事件,我们地质组与星体研究组联合共同开展了针对蓝星星体运行、地质层构成、地壳运动等多个方面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这之前,我代表地质组全体成员给在坐的各位科研人员道个歉。”说着王老向着台下深深的鞠了一躬。看着他疲惫的身子,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这些天他们所做的努力我们早已看在心里,对他们的责备之意早以烟消云散了,反之心里萌生地更多的是对同样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体谅之情。“经过这些天的大量数据监测和对比调查,我们模拟出了蓝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经过连续三天的数据校正和参数调整,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蓝星的地质结构不是实心的。”说罢,一个巨大的蓝星立体模型成像映射在会议厅的中心,从模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蓝星内部中空的情况。随着王老更深层次的讲述,全场逐渐开始沸腾起来……
“大家安静一下,此次针对蓝星地下的构造调查与之前我们调查的数据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仅从蓝星的质量密度、引力推导来说,蓝星构造的质量与体积、产生的引力与质量之间都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就目前而言,我们推测在能勘探到的极限地下深度约2800k以下,很有可能就处于一种空洞状态,也就是说蓝星是非实心的!”
王老停了会继续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发这次的灾难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蓝星地底深处的巨大能量波动引起地壳部分板块运动混乱加剧所致。也就是说,此次水灾的根源不仅是单纯的海平面上升,而是被淹没的陆地自身板块的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