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初年,奉朝廷之命,刘琨带着1000多名士卒来到晋阳。
此时,晋阳已经变成一座空城,老百姓们为躲避战火四处逃散了。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刘琨一边四处发布告示,让老百姓回归,一边积极堵截四处逃难的民众,带回晋阳。
刘琨让人带回的民众一般会暂时安排在临时的安置点里,给他们提供食物。
经过一番登记后,优先照顾知识分子、手艺人、农民、身强力壮者。
由官家帮助这些人盖房子,圈定土地,并分配生产生活用具。
清晨,安置点里忙碌起来。
难民们都等待着这一天的第一顿饭——糜子粥。
按照规定,老弱儿童者一碗粥,青壮年男女两碗粥。
难民们排着队端着陶土碗领粥。
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妇带着少年前来领粥。
老妇央求着:“我家娃儿已经十七岁了,只是长得瘦小。”
少年身材瘦小,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
发粥的官员怒斥:“滚开!你们这些羯胡杂种!刺史大人给你们吃的,已经算开恩了!”
老妇唯唯诺诺,和少年盛了粥饭,转身回到坐卧之地,却发现那里已经被别人占去了。
临时安置点的地上铺着一层干草,难民们都席地坐卧。
略微舒适点的地块儿总是被人觊觎、抢夺。
老妇看向拥挤的各处,人们纷纷投来幸灾乐祸,甚至是憎恶的目光。
老妇和少年是羯族人,肤色比汉人略黑,高鼻深目、毛发浓重。
也就是说,这羯人虽有高加索人的外貌,却不算是白人。
他们跟天竺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一些人种类似,都是暗白人种。
关于羯人的祖先,历史上没有确切记载,可谓众说纷纭。
但最靠谱的一个说法是,他们来自遥远的西域地区,跟坚昆人还算是邻居。
在乌孙国以北,叶尼塞河以西。
200多年前叫做呼羯国。
西汉初年,匈奴人征服漠南漠北和广大的西域地区时,也顺便把呼羯国灭了。
100多年前,匈奴人被汉人彻底击溃。
西域诸国纷纷复国。
像乌孙、坚昆、楼兰等各民族都相继复国。
唯独呼揭国无法复国。
因为呼揭人要么被杀,要么全部被南匈奴裹挟至中原地带。
世世代代都以耕地务农为生。
既受到匈奴人的奴役,又受到汉人官员的盘剥。
羯人老妇正不知所措间,一个带着孩子、三十多岁的女子向老妇招手:“大妈!过来。”
老妇连忙千恩万谢,带着少年过去了。
一碗清水一般的糜子粥,难民们几口就喝光了。
喝完了还舔一舔碗上挂着的米粒。
羯人少年长得瘦小,饭量却很大。
别说一碗粥,十碗粥恐怕都填不饱肚子。
大妈将自己的粥匆匆喝了几口,就递给少年了。
少年又是几口就喝光了,抱着碗舔着饭粒。
两个壮汉端着第二碗粥回来了,路过少年面前时,一人突然碰了少年一下。
他手里的碗掉在地上,摔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