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一片欢呼,领奖台上,手拿奖品的一级消防士李若雷神情凝重。
自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开展“集中训、集中考、集中备”活动以来,特勤大队结合训练科目组织比武竞赛,在刚刚结束的水泵架设与撤收技能比武中,特勤大队一中队班长李若雷带领小分队以5分48秒的成绩夺魁。
原本应该欢呼雀跃,可此时此刻,李若雷脑海里却闪现着另一个训练数据:5分20秒。这是他们在训练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比这次比武要快28秒。
“比武夺了冠,却比平时训练最好成绩差了这么多,是该高兴还是该反思?”班务会,李若雷把问题摆到了桌面上,带着大家回顾比武场上意料之外的3个瞬间。
首先是在比武过程中的转场阶段。进场整队后,担任考官的大队长周毅仁临时宣布:参考人员必须在开始计时后才能拿取装备。按照实战要求,水泵小分队只有在任务需要时取装操作,平时和常规灭火分队一样携带常规灭火机具参与灭火战斗。之前训练中,大家都习惯了先把水泵及相关配件从车上取出来再按照操作顺序依次摆好,听到开始的口令时便直接上手操作,所以这个规定,让他们多用了8秒钟。
然后是在水带连接的过程中。考核员检查了每个连接口,其中第三和第四节水带的连接处没拧紧有漏水的现象,造成一次失误加时扣分!
最后一个瞬间,发生在比武临近尾声时。当时,分队队员们体力已经透支。在水枪头出水的那一刻,考核员下达战场撤收命令,要求所有工具配件都拿上车摆放原位,并快速撤离。这一命令让大家慌了神,因为分队很少练习在装备操作完毕后直接上车,平时都是保养以后再整齐的摆放到车上。李若雷最先反应过来,让队员将装具逐个递给他,一人挑起了“大梁”。
“一次次耽误时间,累积起来最终慢了28秒钟。”李若雷的话语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每名队员的头上。虽然没有影响比武的排名,但与平时最好成绩相比,他们已经慢了很多。
“此次夺得冠军,只能说明比其他参赛队我们发挥得要好一些,并不表示在战场上我们是合格的。”李若雷一语指出问题要害。
队员们纷纷反思,还是平时训练没有按实战要求组织,所以才会在比武中准备不足延误了时间。
随着反思不断深入,大家认识到:平时训练与比武竞赛中的差距,不仅仅是操场与赛场的差距,更反映了操场与战场的距离。从某种程度上讲,找准这28秒的差距所在,可能比夺得冠军更有用、更重要!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在激烈的讨论中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让一个练兵备战课题浮出水面。
如今,我们从操场到战场的距离有多远?
——推进实战化训练,尽可能多一些“意料之外”
拿了冠军,还要做“检讨!”
这一举动在大队上下引发了强烈反响。大队长周毅仁把李若雷和参赛队员反思的问题挂到了公示栏上,并反馈了支队集训领导小组。两张问题清单上,他们列出了20多条问题——
平时的训练条件和比武条件的设置有一定差距,参赛队员有一些不适应;平时训练中存在重体能轻技能的现象,与实战要求仍有差距;实习消防员缺少比武和临战的经验,存在紧张和应变能力弱的问题……
采访参赛队员时,他们提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紧张”和“意料之外”。细细品味这两个词,发人深思:比武场上的意料之外,源自于平时训练的意料之中!
“森林火场瞬息万变,一分钟甚至几十秒的延误就可能影响甚至决定战斗最终的走向,乃至威胁到队员的生命安全。我们只有在今天的训练中尽可能设置意料之外的内容,才能在明天的战场上收获更多的意料之中。”特勤大队阶段性比武总结会上,政治教导员欧阳俊宇一番话引发了全体指战员共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