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都是真正的俗语了,看起来很贴近生活嘛。
1.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2.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3.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4.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5.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6.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7.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8.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9.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10.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
11.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12.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13.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14.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15.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16.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17.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18.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19.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20.到代-----收藏品攴莺茫?锏揭欢ǖ哪甏?小暗酱?被颉肮荒攴荨薄?
21.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如:真品青花瓷器砸碎后,同样充满了光泽,赝品是没有这样的光彩的。赝品的光是“贼光”。
22.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熟坑“是指出土后已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已经过他人盘玩,。另外,“水坑“相对于“干坑“而言,“水坑“指器物埋藏地低下具有较为丰富的水源,出土的器物往往受沁较重,并对器物有较大的侵蚀,而“干坑“则相对缺水,器物出土的沁色相对于“水坑“也不同。干坑出土的器物往往多自北方。
这部分主要是交易时双方交流所用的行话:
1.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2.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3.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