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考察队在76年上半年出发,光寻找这座山就花了6个月,此后分头勘探又耗时半年多,任务不能再拖了,一得到授权,文锦即可就开展了勘探。
上次行动得到了两条通道,一个是上批人第二次撤离的那个缝隙,位于山谷底部,较为宽阔,适合机器进驻,文锦让李四地和解连环组织人手挖出一条通路来。
第二个通往那个都是尸骨的毒气洞,开口在半山腰,极为狭窄,只能单点探进,文锦和齐羽去了这一处地方。
这条道并没有铺完,在缝隙的中段就中止了,且缝隙的尽头有很多通路,他们费了一番功夫,才终于找到那个洞穴。洞穴里的毒气被放走了大半,暂时没有危险。
齐羽抓紧时间观测了洞穴。他是齐八爷过继来的孩子,八爷以能掐会算闻名,他也深得真传,善于风水勘舆,这次依据唐代风水名篇《撼龙经》临穴毫厘辨之功,他得到了古楼位于西南方的结论。
文锦仔细查验了水潭,发现水下仿佛有两个方向的暗流,一个来自山体外侧,一个则来自内侧。这些尸骨,估计就是外部的水流冲下来的密洛陀的食物,至于内侧的水流,很可能来自古楼的排水装置。
张家楼是木质结构,又位于湖底,需要强大的排水系统支撑,从这个排水口,或许可以进到古楼内部。
两人打算先出去,调一些潜水设备,再下到潭底探寻一番,却发现进来的缝隙不知何时消失了,整个洞穴成为了一个完全封闭空间。
齐羽认为缝隙是活动的,运行的机理可能和五行八卦有关,现在,他们被困在了死门,果不其然,洞里一会儿就弥漫出了毒气。
齐羽开始推算生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墙壁上涌现了一个影子,那是一个体型巨大的密洛陀,毒气似乎就是它释放出来的,他们估计,这只密洛陀,才是古瑶民所说的山的影子,之前遇到的人形密洛陀都是它的食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