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启和张无忌之前每日练功,心中自是充实,如今神功运通,到了离开之时,他的心中反而有些空落。
“赵大哥,咱们真的要出去么?”
赵天启知道张无忌是觉得这山谷好似世外桃源,不像外面世界那般尔虞我诈,再加上有自己相伴,当真是“其间乐不思蜀也。”,可是不说张无忌身上还有诸多剧情,就是自己也要靠他上武当找张三丰解惑,于是只见赵天启笑道:“赵兄弟,你呆在这谷中难道就不娶媳妇了么?再说,你父母不就是怕你一辈子困守孤岛所以才返回中原么?你若是一直呆在这谷中,那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一片心意?”
张无忌乃是心思通明之人,听了赵天启的话自然也就释然了,点头道:“我明白了。”于是两人便按当年路线行径,来到了进谷时的那处绝壁之上,看着壁上的枯木,赵天启对张无忌说道:“无忌兄弟,莫要害怕,你武当的梯云纵虽不像‘一趾风行’进退如电,但于卸力轻身之道却是极为高明,只要你运用得当,这区区绝壁不在话下!”
张无忌闻言,先是深吸一口气,接着坚定心神后道:“走吧!”说完当先跃下,因为他知道,越是艰险之时,越是不能被犹豫和恐惧占据心神,若是让赵天启先跳,他多少会产生亦步亦趋的心态,所以干脆横下一条心,不管其它!
赵天启见张无忌如此坚决,心中端是佩服:“和这小子相处数年,越来越觉得他虽然有时会犹豫不决,可一旦让他下定决心,他身上那股韧劲却是常人难以企及。”念及于此,赵天启亦是纵身跃下,跟在张无忌身后。
其实在谷中之时,赵天启曾有心传张无忌一两门绝学,可张无忌却是摇头道:“赵大哥,武功是用来打打杀杀的,当年我练武只是为了让义父开心,现在我练武是为了救命。现在义父又不在身边,有了‘九阳神功’我的病又有了着落,所以我不打算练武功了。”于是赵天启的传功大计只能作罢,所幸张翠山当年传过张无忌武当的“梯云纵”,否则张无忌要想出谷,那便还非得等他学会“一趾风行”不可。
言归正传,此时赵天启施展“一趾风行”和“十面锋流”,将手脚都化作了登山镐,借崖壁下落,而张无忌则是用出“梯云纵”,化身登云仙家,在绝壁的枝丫间轻盈跳跃。这两人虽然一个刚猛,一个潇洒,但都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不过片刻,两人具是翩然落地。
落地后,张无忌抬头看了看这绝壁,方才后知后觉的说道:“这绝壁端是险要,若非这九阳神功,我怕是要另寻出路。”
赵天启闻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再险要你不也下来了?无忌兄弟,如今光说内力,你可算得上是当世一流了。”
别人若得赵天启如此夸奖定会心花怒放,但张无忌却是笑了笑:“武功再高又能怎样?我义父在孤岛上瞎眼等死,太师傅护不住得意弟子,他们都是当世一等一的高手。”
“无忌兄弟,你这话就有些偏激了,”听了张无忌的话,赵天启皱眉道:“你义父被困孤岛乃是因为他自己之前受贼人挑拨,大开杀戒,而后悔悟,不肯回归中土,和在他武功高低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张三丰真人,你不能只看他的不顺,你还得明白,他这一身功夫给他带来了多少名声和好处,事情你总不能盯着一面!”
“呵呵,赵大哥,你不用说了,你的那些功夫的确神奇精妙,可我就是不愿意学!”说完张无忌当先而走,留在赵天启在原地无语。
关于“练武功有何用”这个话题,这几年赵天启和张无忌多有讨论,可无论赵天启如何劝说,张无忌都是无动于衷。其实赵天启也是自己无聊,在谷中和张无忌没话找话,因为无论张无忌愿不愿意,他最后都会学上好几门绝世神功。想通此节,赵天启也是快步跟上。
“赵大哥,你说咱们该往哪走?”
赵天启想了想:“当年咱们想着昆仑山在西北,咱们往东南走就总能回中原。结果咱们不仅没找着出路,还在山里迷了许久,所在这次咱们反其道而行之,往西北走!”
“好!”张无忌如今有神功护体,说话做事较之当年也变得更加有底气,只是这个变化他自己没有察觉罢了。这两人脚步甚快,不过走了半天,就发现了一座草屋。
张无忌见得草屋,不禁疑惑道:“昆仑山人迹罕至,此地怎会有座草屋?”
赵天启道:“昆仑山对境殊胜,自古以来不少高人选择在此地隐居避世,而且我看这草屋前积雪不厚,显然是有人常驻,咱们在这等一会儿,说不准主人就会回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