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安排好一切之后,率大军直奔襄州而去。
首先,蒯家是襄州的望族,在襄州也是扎根多年,算是几百年的望族世家了。
早在三国时期,就赫赫有名,当时,蒯家也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刘备当时能快速发展,也是因受到蒯家的资助。
在蜀国灭亡之后,其家族势力也是慢慢衰败下来,但仍是不可小觑。
李恪心中再是悲痛,也不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一个世家望族动手。
一是世家牵连甚广,当地势力盘根接错。
二是世家人数众多,数十代的传承下来,一个世家之人,皆成千上百,有的更是数以万计。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下,李恪也举不起自己的屠刀,不忍向无辜之人下手。
岐州的马匪,皆是军中之人,铠甲武器皆是大唐现有的军中装备,遇伏之事,恐与自己那声处襄州的六皇叔,荆州大都督,脱不了干系。
所以,为了搞清楚自己遇伏之事,揪出幕后黑手,襄州之行,势在必得。
李元景,李渊的第六个儿子,贞观元年,被李世民封为荆州都督,荆州王。
贞观三年,李世民为管理方便,分天下十道后,任职于襄州,同时兼任右骁卫大将军。(为了剧情瞎写的,不要计较与历史年限不符)
就在李恪率大军,去往襄州的道路上,房玄龄与程咬金已经带着圣旨,抵达了襄州。
时任荆州都督的李元景,山南道监察御史的薛万彻,率襄州大小官员迎接了房玄龄和程咬金的到来。
宣读完圣旨之后,薛万彻接过圣旨。李元景和薛万彻俩人脸上皆露出诧异的表情。
薛万彻道:“蜀王在我山南遇伏,真有此事,我二人尽然皆不知情。”
李元景更是在一旁气愤道:“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居然敢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谋袭我李氏皇家子孙。”
一旁的薛万彻眼角抽搐,撇了一眼正在大放厥词的李元景,被李元景的不要脸所征服。心中暗自嘀咕,姜还是老的腊。
之后,房玄龄二人被热情的李元景接到了都督府安歇,程咬金更是和李元景把酒言欢了一番。
席间,李元景随口问道:“不知房相和卢国公准备从何查起。”
房玄龄当即说道:“老夫不甚清楚事情的始末,也是无从下手啊,先去蜀王遇伏之地瞧一瞧,再做打算。”
李元景顺着话语说道:“本王也还未听闻此事,发生在本王地界,本王不能袖手旁观,明日本王便陪着房相和卢国公,一同前去。”
房玄龄笑着说道:“那便再好不过了,有着荆州王的支持,何愁此案不破。”
第二日,李元景就带了一队人马,陪同房玄龄和程咬金一同前往秦岭而去。
俩人的队伍在安康不期而遇。
为了快速的抵达秦岭,李元景一方,五十多人的队伍,皆是快马轻装。
除为首的李元景、房玄龄和程咬金身着锦衣外,其它人皆是身穿粗布衣服。
这些人虽然身穿粗布麻衣,但丝毫不能掩盖他们身上的杀气,六月烈阳高照的天气,他们经过之处,都能感觉到一丝寒意袭来,简直是天然的人形空调。
这些人都是李元景的亲卫,也都是战场中下来的好手,不用看就能知道,死在他们手中的人,不在少数。
而李恪一方,则是,人数庞大,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官道之上,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尽头。
六月的天,正是酷暑时风,脚心踩在道路之上,都能感觉到阵阵发烫,阵风吹过,热意扑鼻,不能带来丝许的凉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