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恪被任命为俩部尚书,裴律师也跟着水涨船高,裴府也变得热闹起来,每天宾客,络绎不绝,迎来送往,门庭若市。
为了让李恪,在李承乾禁足解除前大婚,在李二的督促之下,用时一个多月,三书六礼,总算是走完了程序。
李恪的大婚,也定在了十一月初十这一天。
李恪大婚的日子,一经确定,夜鹰军就把此信息,快马加鞭的传回了益州。
长安城中,得到信息的百官,也都纷纷准备起贺礼来。
在此期间,为了大唐的风俗,李恪和裴若兰也再没见过面。
李恪白天,忙着组建倆部,晚上,有着柳如意的陪伴,感觉日子也是过的飞快。
在裴府之中的裴若兰,却是度日如年一般,每天学习完礼仪,就在窗户边发呆,一手托腮,俩眼望向窗外,眼巴巴的盼望着时间的逝去。
李恪大婚的日子,已经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个角落,就连刚懂事的娃娃,也都知道,晋王李恪的大婚之日,在十一月初十。
十一月初十这一天,长安城的百姓发现,长安城中,招牌上,凡是益州开头的盐店与酒店,都挂出了一张大大的横幅,上面写到:为庆贺晋王李恪大婚,本店货物,今日半价出售。
长安城的百姓,本来是为了上街瞧个热闹,但看到此消息之后,没带银子的,纷纷向家中返去。
带着银子的,则是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向店中跑去,生怕迟一步,店中的货物,就会销售一空。
长安城中,各个益州招牌的商铺面前,都排起了长龙,店中的伙计,专门上街维持秩序,只留下一个掌柜,在店中收钱。
仅仅一个时辰,挂着益州招牌的各商铺,货物已被疯狂的老百姓,抢购一空,不得不在门口,挂出货物已售罄的招牌。
买到货物的老百姓,在那沾沾自喜,脸上洋溢着高兴的表情,没买到货物的老百姓,在那垂足顿胸,脸上满是懊悔的表情,有的怪自己,起的太晚,有的怪自己,出门未带银两。
如此半价销售的活动,长安城的老百姓,也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到,真是古今未有。
买到货物的老百姓,都在心里感激着李恪,晋王仁慈,没买到货物的百姓,也有不少人感激着李恪的善举,古往今来,像李恪这般,大婚之日,还想着百姓的皇子,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过。
今日的李恪,一大早起来,就在小婉和若冰的服侍下,开始梳妆打扮。
头戴红色的纱帽,帽子底边,由金边镶嵌,帽子上边有黄金丝冠。
身着绯红色冕服,腰间挂一玉佩,玉佩旁挂一香囊,身后挂一绯红披风。
唐朝婚礼服饰,融合了隋朝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本没有这绯红披风,李恪为了迎亲之时,骑在马上,显得风流倜傥,装逼拉风,提前就命人,专门制作了一红色披风,因此才会出现,李恪这一装扮。
装扮好后,李恪开始进宫,向皇爷爷李渊、皇上李世民、长孙皇后和生母杨妃,挨个请安行礼。
李恪最先去的,当然就是大明宫,因为李渊住在大明宫之中。
因为李元景的关系,李渊对李恪的到来,也是很不欢迎,在李恪跪地请安之时,躺在床上的李渊,脸上也是铁青一片,冷哼了一身,转过身去,背对着李恪。
此时的李渊,若不是卧病在床,很有可能,在这大婚之日,李恪行礼之时,提刀宰了李恪。
不理会李渊的沉默,李恪按部就班的,对其请了安,行了礼,就起身告退,走出了大明宫。
接下来,李恪挨个到,太极殿和立政殿请安行礼。李二和长孙皇后也为李恪送上了祝福之语。
最后到了蓬莱殿之中,李恪行完礼之后,温婉的杨妃,上前扶起李恪的身子,慈善的双目,打量着李恪,面上满是笑容,双目之中有激动的泪光闪烁。
良久,才开口说道:“我家恪儿,终于长大结婚了,母妃今后,也放心不少。”
李恪上前一把抱住了杨妃,真情的说道:“今后,就由恪儿,来守护母妃。”
居于东宫之中的李承乾,也是知道了李恪今日大婚,在那大发雷霆的摔砸着东西,太子妃苏海棠和几个太监,在不远之处站立着,无人敢上前劝阻和安慰。
黄昏时分,总算是到了迎亲的时候,长安城中,从宫门到裴府的街道俩侧,站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
身着鎏金铠甲的御林军,分站俩侧,维持着秩序。
此时的益州境内,知道李恪大婚的百姓,院内都摆着香案,香案之上,摆着瓜果,一家人跪在那里,为李恪祈祷着,祈祷李恪长命百岁,早生贵子。
益州兵卫府中,今日也没有操练,将士们都自发的,装扮着军营,摆起篝火,烧烤着牛羊,在益州,与自己心中的王,同欢着。
李愔也身处军营之中,为自己的哥哥大婚,真心庆贺着。
在益州兵卫府,呆了大半年的李愔,成长了不少,也没去蜀王府任职,也不摆王爷的架子,每天处在军营中,和士兵一起操练,一起息作,竟是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益州的各关隘之上,也是挂起了长长的红横幅,庆贺着李恪的大婚。
看到益州境内,这般景象的程咬金,内心很是触动,李恪来这益州,仅仅五年时间,益州百姓的生活,彻底的大变样。
益州百姓,对他的恩情,看来是终生难忘,如此深得民心的李恪,纵是二哥,也是不及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