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镇面对的主要敌人是西部的俺答、东部的土蛮、朵颜三卫等部,“隆庆和议”后,俺答的威胁基本消除。但是,鞑靼左翼土蛮部却不与明朝互市,拥众10余万,经常联合朵颜部一起攻掠明朝北疆。但自上次朵颜部被戚继光痛击后,他们不敢南侵蓟镇,改而进攻辽东,蓟镇进入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
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戚继光完成了他又一部极有价值的军事著作—《练兵实纪》,这是他把古代兵法与蓟镇练兵实践相融合的结晶。主要是针对北方边疆防御特点,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练兵练将及用兵作战的方略。
该书是研究明代军事、兵制、兵器和武术史的重要文献。在后世流传极广,曾国藩曾将它作为训练湘军的指导,蒋介石也多次引用它来训导部下,抗战时期,八路军也将它辑录成《戚继光治兵语录》,用以指导广大指战员作战。尽管该书中记载的许多练兵形式,在今天已不适用,其中还有不少封建糟粕,但《练兵实纪》的某些治军原则及作者的务实精神,仍值得后世借鉴。
戚继光以此书为蓝本,用以训练各营将士。到到隆庆六年(1572年),蓟镇边兵训练有成,将士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也大大提高。
而此时经过戚继光不断调兵、增兵,整个蓟镇共有十六万大军,其中分布在漫长防线上的固定守兵有八万余人,机动的车步骑混营也增加到十个,总兵力达八万余人,这是他对抗鞑靼骑兵的王牌部队,距当年向朝廷所献上策的十万精兵,已经非常接近。
戚继光豪情万丈,希望统帅所练的车步骑混编大军,与鞑靼骑兵较量一番,大长蓟镇边军之威。但由于他镇守有方,边防巩固,鞑靼各部不敢南犯蓟州,让他一直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
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戚继光上书朝廷,说蓟镇练兵已成,希望能统帅大军,深入漠北,主动攻击土蛮和朵颜诸部,彻底解决大明北方的军事威胁。
但他的计划并没有获得朝廷的批准。明朝北疆的战略一直是防御为主,尤其蓟镇号称京畿锁钥,背后是京师近畿,意味着蓟镇的主要任务就是卫戍京师,保证朝廷和中枢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因此内阁和兵部都不同意北征计划,而一直对这个计划很有兴趣的隆庆帝,此时却已病入膏肓,不能再理朝政,自然也无法支持他了。戚继光的万丈雄心只能先埋于心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