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含笑不语,只见他将蓝色令旗一挥,这是结束阅兵的号令。大军如潮水一般退去,片刻之间,阅兵台前空旷的大地上再无一人。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实战演习了。戚继光的心情十分激动,自己带甲十万的夙愿,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突然,从北面的地平线上,腾起阵阵尘烟,紧接着上万骑兵突然出现。他们飞驰而来,马蹄声震天,从他们的服饰和旗号上可以看出,这是演练敌方的鞑靼骑兵。
“敌骑”刚一出现,最近的烽火台上的开始响起凄厉的牛角号声,随即烽火冉冉升起。附近的烽火台看到信号,警报声开始响彻长城,烽烟四起,很快长城沿线都得到警报。驻守的将士们拿起武器,快速集结,有的登上城墙,有的钻进敌台,有的跑步前进,向各处增援。
“敌骑”气势汹汹,很快已到长城脚下,向长城发动大举进攻,城上的将士们奋力还击。“敌骑”人多势众,眼看长城要被突破,附近的士卒源源不断前来支援,渐渐稳住阵脚。
此时前来援助的车步骑混营已经到达指定位置,他们快速通过关城的城门,从两翼向“敌骑”包抄,正在攻坚的“敌骑”只好重新列阵,向城下的蓟镇边军发动冲锋。
车步骑混营早已摆好阵势,三万车营列阵在外,车阵中央步兵三万,两翼骑兵各一万,共八万大军,均着红色衬甲,如秋色中的枫林,满眼火红。
两军展开激战,明军依托车阵,阻挡“敌骑”冲锋,并不断发射火器。当“敌骑”终于靠近车阵时,步兵立即手持各种长兵器出阵迎敌,在车营的配合下,向“敌骑”发动猛攻,敌军不敌掉头后撤。骑兵队从车阵两翼冲出,风驰电掣般追杀敌人。“敌骑”大败,最后只有少数敌军逃走。.knshu明军大获全胜,此时传来鸣金收兵的号令,骑兵队并不贪功,迅速返回车阵,明军中传来了阵阵凯歌。
阅兵台上众官员看得目瞪口呆,原以为只是一场表演,没想到竟如身临大战之中,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汪道昆极为叹服:“戚帅用兵如神,边军虎狼之师,无怪乎蓟镇稳如泰山,鞑靼数载不敢进犯!”
戚继光带着众人来到军营,现场检阅了车、骑、步三军。受阅的将士个个精神抖擞,战法纯熟。兵部官员核对了各营士兵数量,检查了粮草器械,都井然有序,分毫不差,检查的官员十分满意。
实战演练胜利圆满地结束,戚继光又引领众人视察长城,巡视了关城、敌台等防御工事。汪道昆看到长城坚若磐石,固若金汤,赞叹不已。
汪道昆在阅兵后专门赋《蓟门会阅》诗三首,蓟辽总督刘应节阅后作《蓟门会立》七律,都描述了当时的盛况。戚继光也在心情激荡下,写了《汤泉大阅》诗一首:
使者临关日拥旄,天威只尺壮神皋。
指挥乍结车骑阵,战守还凭虎豹韬。
万阁凌霄金作垒,五兵飞雪玉为刀。
年来愧博君王宠,幸有边尘识二毛。
把汪道昆等人送走后,戚继光又继续演练了夜战、近战、奇袭、包围等实战内容,直至十一月初所有演练才结束。
戚继光在汤泉进行了十几日大规模、多地形的实兵演习,参加的士兵在十万以上,参加的将领不下千人,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是个创举,也为后人进行大兵团实兵演习开了先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