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都欢欣鼓舞,就连一向持重老成的首辅张居正都为之雀跃,他亲自写信勉励戚继光,表达了对戚继光的倚重,并称其为“国之干城”。
在张居正的主持下,朝廷结合戚继光的战功和九边考核的成绩,于万历二年(1573年)正月将戚继光由右都督升任左都督,四十六岁的戚继光到达了明朝武将职务的巅峰。
由于喜峰口的惨败,董狐狸在朵颜部威信日降,他的弟弟董长秃在土蛮汗的支持下,开始与董狐狸争多权,并逐渐控制朵颜部主要的军事力量,而董狐狸几乎变成傀儡。
董长秃生性暴躁,狂妄自大,他没有参加与戚继光的两次作战,并不知道戚继光的厉害,一直认为朵颜部两次兵败都是董狐狸无能造成的。为了加紧抢班夺权,他准备对大明发动大规模进攻,用一场大胜彻底把董狐狸拉下马来。
万历三年(1575)正月,长秃不顾董狐狸、长昂等人的坚决反对,大举入侵大明边境。在土蛮的支持下,朵颜部倾巢而出,并裹挟附庸的部落,总兵力达十万人之众,向蓟镇方向发动进攻。
长秃把进攻重点放在董家口,这是蓟镇长城防线上的一座重要关口,位于今天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东北部。他的战略很简单,只要集中兵力突破董家口,就能进入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最大限度地发挥朵**兵的威力。
戚继光探知朵颜部的动态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迎敌。戚继光在南方剿灭倭寇就提出“大创尽歼”的战略思想,并多次全歼敌寇。对于戚继光来说,虽然在上一战中他通过“中心开花”战术,以及强大的车阵和火器,完虐了朵**兵,但是也吃了骑兵不足的亏,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所以这一次他决定要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对朵颜部“大创尽歼”,一举解除他们对蓟镇的威胁。
为此戚继光集结蓟镇六个车步骑混营,总兵力达五万人,其中精锐火枪骑兵一万五千人。为此次作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次战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逸待劳,从正月二十日开始,明军依托坚实的城关、敌台等防御工事,用各种火器狠狠的教训了朵颜部,挫其锐气,朵颜铁骑在董家口的坚固防线上碰得头破血流,连续进攻数日,除了留下满地尸体,毫无收获。
第二阶段是反守为攻,这是整个战略的核心部分。从正月二十八日开始,当朵颜铁骑被日复一日的攻坚战耗得筋疲力尽、士气低落,长秃也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就在他进退两难,想要退兵之时,戚继光果断下达命令,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胡守仁和董一元各率一部,分别从附近的榆木岭和桃林口两个关口偷偷出击,向朵颜部两翼运动。
而戚继光则亲率两营将士出董家口,对朵颜部实施缠绕攻击,不让长秃顺利后撤。当长秃率领骑兵向戚继光发动攻击时,明军马上摆出“刺猬阵”,又重复了一遍喜峰口战役的过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