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躲在互联网匿名身份的背后,有些话我真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当然如果你知道我是谁,也请不要与我相认,此刻我的勇气还不太够,也许再写个几百章就好了。
还记得前天大声宣告我要做一个小星星,结果昨天又放纵了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顺便拿出手机点开了一个小说网站,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下午一直都在看,没看一丁点论文。
阿波罗神殿上刻了一句“认识人自己”,苏格拉底也这么说。但是认识自己有时候是不够的,就像我前几天对自己的剖析,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并没有让我焕然一新。
这本书我起名字叫人生一次,意在尽管平时读很多网络小说,里面的主角要么修炼长生,要么能死了再穿,但是回到我生活的这个世界,人死了应该就结束了。之前听一个播客hiddenbrin,里面有一期谈论死亡,节目嘉宾中间说,人们很难想象真正死亡之后的事情,也很难接受死了一了百了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人们想象死亡,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悬浮在他死后的世界继续观察,或者去到另一个世界。为了缓解人们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对死亡的恐惧或辅助维护社会秩序,宗教融入了来世的概念。
但是宿命论有时候是一种精神鸦片,或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人消极地接受现实或是让别人的话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地开始认识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去了解,去总结经验,也许在坚定人生只有一次地基础上,他能够更有勇气和底气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尽量在活着的时候不留遗憾。
有一句歌词是改变世界先要改变自己,罗琳在哈佛演讲的时候也说,“我相信内心的想法可以改变外在的现实。”
所以去认识自己,因为认识自己是一个起点。我们要把自己的过往写下来,有时候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包含着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答案。在认识到自己一部分行为是自己不想要时,我们就该试着去改变。
中国有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外国谚语ldhbitsdiehrd.都在说改变习惯的艰难。我说这个,并不是要打击自己或者你。恰恰相反,说这些是希望我们都能记得,改变习惯的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失败不止一两次,但是这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我们吸取每次失败的教训,不要丧失信心,总能一次比一次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