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一听何文鼎竟然推荐自己读《孟子》,用一双眼睛上下打量着一番,心想:这位何公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公,在大明朝这个谈孟色变的时代,还有敢向皇子推荐《孟子》足可见胆量之大。要知道自己老祖宗可是都快把孟子逐出孔庙了,想必这位何文鼎公公有可能就是少有的思孟学派的儒生,想必赠予自己的《孟子》也不是被老祖宗删减版的《孟子》吧,就是不知道他怎么会进宫做了太监。
朱厚照虽然是皇室,自己却非谈孟色变,反而十分欣赏《孟子》,拥有前世记忆的朱厚照更是知道黎民百姓的重要性,爱民已经在朱厚照心里成为了一种潜意识,欣赏《孟子》也不足为怪了。要知道在朱厚照前世记忆中那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价值观,《孟子》的思想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欣赏归欣赏,朱厚照同样是朱家的子孙,大明江山最大受益者,维护大明江山万代的想法同样根深蒂固。《孟子》要用,怎么用,是现在朱厚照这个年龄、阅历、情商所无法解决的。
朱厚照心想既然解决不了,我就从熟悉你开始,想到这里便对何文鼎道:“何管事的书,本宫一定会好好细读。”
如果说从前朱厚照爱民举措都是潜意识的,无论从盘山开荒、还是这次的热水袋赠民。朱厚照根本目的不在于民,惠民只是附带的效果。从此此刻起,朱厚照才算有了质的成长,爱民、利民、惠民将成为朱厚照的政治核心理念之一,这将是朱厚照未来登基为帝的治国纲领之一。
何文鼎刚刚看到太子殿下有一种审视的眼神打量着自己,紧抓的双手已经全是汗水,棉衣了的内衬也已湿的大片。但闻朱厚照如此爽快的答应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十分庆幸自己这局赌对了。
何文鼎由衷行了九十度鞠躬之礼很爽快的答应道:“公子所请敢不从命。”
朱厚照猜的没错,何文鼎师承便是思孟学派。也正是自己的师承与当今的显学的理学在理念上格格不入,导致自己在中秀才后便不得寸进,后因家道中落不得已进宫当了太监。
何文鼎进宫虽做了太监,却从未忘记发扬自己的学派。尤其是因为自己有功名被选到弘治皇帝身边当差,看到弘治皇帝的勤政仁厚让自己燃起复兴学派的希望,后观弘治皇帝的对文官武勋外戚士子放纵,打消这个心思。
直到最近太子做两件事情无不彰显太子爱民的仁德之心,再一次燃起复兴学派之心。加之入宫这几年对太子的了解,太子喜骑射,凡好武者,无不是刚毅果敢有大毅力之人。若非刚毅果敢大毅力,太祖如何驱蒙元,复汉统。若非刚毅果敢大毅力,成祖如何发靖难,登九五。何文鼎久观太子类先祖,加之今日之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何文鼎才有此大胆之赌。
朱厚照确实一个刚毅果敢之人,不然也不会死磕文官集团,顶着朝野的压力硬生生打下应州大捷,也不会在群嘲之下,依然我行我素做,最后导致万劫不复。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间,不知不觉走出了这条街道,朱厚照在街道的路口再次看见一伙游荡之人,眼中的寒光更胜,对自己两个舅舅的贪婪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个路口都派人把手,这是不给贫苦百姓地点的希望。朱厚照虽心中怒火中烧,但还是强压下来,小不忍则乱大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