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对照记忆法片刻的喧闹过后,终于有个年岁稍大的中年男人站了出来,礼貌地向王学良拱手,客气道:“王公子,在下梁方,我等此番前来,却是仰慕公子才学,想再一次目睹公子风采,另外也希望从公子口中了解东坡居士,希望公子不吝赐教。”
此话已然道出学子心声,于是均主动停止了喧哗,静等着王学良答复。王学良细观诸位表情,心中不禁好笑,细想就能感觉得出来,他的话明显主次颠倒,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于是坦然一笑,“诸位实在抬爱了,在下文识不全,哪有什么才学?”稍微顿了顿,又道:“东坡居士是在下早年故友,是位真正的隐士大贤,诚如在下之前所言,他已经沉寂归升,昨日在下引其亡作,也实在情非得已,希望各位不要纠结于此,让他老人家能够安魂于野!”
此说未令众人满意,瞬间又点燃了一片嘈杂,然而他的问话已经昭示他们此行主要目的,目睹王灿风采是假,主要还是想知道东坡居士信息。其一,可以借此探究先贤传承。其二,如能得知先生故所或者事迹也可以当作一番游历。总而言之,大贤所说的每一句话,使用过的笔砚之类的任何用具,都会随着他的佳作而引起一番浪潮,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梁方拱手谦逊道:“王公子太过谦了,诚如公子所言,逝者已矣,我等本不该惊扰亡魂,但希望公子能看在我等一片赤诚之心的份上,阐述居士宏念,也让我等瞻仰贤能之风啊!”
“是啊,请王公子如实以告,我等感激不尽。”
“我等确实赤诚热胆,实在倾慕居士大贤,如能得知居士往昔,实乃大幸啊!”
….东坡先生往昔?王学良哪里清楚!更何况这历史裂缝的朝代如何去追逐先贤?根本就无从查究!见众人情绪高涨,王学良头大如牛,琢磨着是胡编乱诌几句,还是直截了当言明?沉寂了片刻之后,王学良双眸射出一道神韵,慷慨陈词道:“诸位如此诚心,实在令在下佩服,然亡故一直大隐于世,老来无依,在下偶然与之相遇相知,也未曾挖掘往事,实在无法为诸位解惑。”观察众人的反应后,王学良循循善诱道:“在下有一良言相劝,不知道诸位可愿听否?”
王学良将话已经说得如此决断,众人顿时极度失望,同时也对王学良羡慕嫉妒恨,为什么他有如此良机遇见此等大贤,而不去多作了解?然而仅为张显个人义气,替朋友出头之时引先贤大作,又对先贤往昔一无所知,实在是令人失望之极!
梁方不好表露心中思想,依旧客气道:“愿听公子良言!”
王学良故作悲伤,叹气道:“如果诸位真心仰慕亡故之贤,还请传诵亡故名典,也好让此作能够流芳百世,诸位以为如何?”
话虽有理,但却不合众人心意,梁方心念急转,故又狡问道:“王公子所言甚是,不过在下斗胆相询,不知居士可还有佳作遗传?”
此问引来众人强烈附和,既然问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表现出一副对知识极度渴望的模样,希望能再得佳作,以慰心灵。
王学良心中愤慨,你们当佳作是大白菜呢,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就算我知道,此刻也不能如你们的意!努力压制情绪,强挤微笑道:“佳作在精而不在广,在下到是觉得诸位应该珍惜现有,努力领悟先贤才识,开辟思路,引亡故之典而创新,才是当前之首要啊!”
额,此话虽然有批判的意味,但也不由得引人深思,渴望知识没错,但是也有贪多嚼不烂之说,目前此作已出,肯定不是人人都已经领会透彻,精髓在哪?情怀呢?可否想过借鉴此作,创作新章?
看到众人能够开始思考,王学良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已经多说无意,于是礼貌地向众人拱手,客气道:“在下有事在身,不便相陪,诸位请回吧。”
众人回过神来,心中仍有不甘,王学良捕捉到之后,于是神情坚定地重复道:“请回吧。”也不再理会众人的反应,直接转身进府!
回到内院,战局依然在进行,王学良对竹牌本有一丝兴致,但看着他们凑成的腿再加上生涩的牌技,兴致顿时了无,刹那间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好玩的玩意,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玩伴,全程必将索然无味!这个道理如今她们还感受不到,因为都处于好奇阶段,要真的会玩了,两位夫人,两个丫鬟,这种组合实在是太没劲了,要找就要那种愿意表面较真,吵吵闹闹,内心和善的好基友才玩的痛快!这个需要她们自己去发现,去调节,王学良也不打算刻意安排。
简单的应付了陈慧香的问询,王学良命小红换下云儿,勿自领着云儿到了书房,准备办点正事。
与叶家的合作,王学良一直没忘,只是这两天实在被逼无奈,根本没有心思整理,不过此前已经列出了大致的条例,如今只需要对照更新补充,过程到算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