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红楼悟梦》一书出版,几年以来,虽忙碌营生,却从未放弃写作。笔耕不辍,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所写文字总量,也逐渐增加。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短篇中篇,都有点滴,但并未再涉及红学领域,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
后来,为了效仿我最尊敬的作家-路遥,他与曹学芹先生一样,也是用生命来创作的人。他在写《平凡世界》前,第一件事,便是重读《创业史》和《红楼梦》。路遥看重的是《红楼梦》一书的整体结构-三部对称,影射比喻,线索穿插,前后照应,谐音铺陈,草蛇伏笔,巧设谜局,天人合一。
为了在创作中不跑偏,我也常常会重读红楼,但这几次又发现其中深深隐藏着的许多秘密,足见《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确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
我不仅发现了《红楼梦》黛钗合一的主线,更发现了许许多多会在后三十回翻江倒海的“小人物”。而且,后三十回的内容也愈发清晰,呼之欲出。有网友悄悄鼓励我:“只要你敢续,不管好坏,我就敢读完!”我感动良久,觉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是非因果,决定提笔。
当然,过程极其煎熬痛苦艰辛漫长困难复杂??我把手机上在“极其”二字后面能联想出来的形容词都列出来,也不够表达其间所发生的事。那位支持我的网友,在我写到一轿娶双娇时也愤然离去,只剩下我自己,走完剩余路程??《红楼梦》太伟大了!曹雪芹太了不起了!我辈岂能似之万一?
我唯一可做的,就是竭尽其能,忘乎所以,殚精竭虑??最后,终于将后三十回续完,拿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本子,了却了我多年心愿。初入红门时,我根本不敢奢望这个结果;因为,确实太难了。
要想写出几百年前的故事,尤其是文字,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开始的想法,是将程高本的文字进行改编,但阅文的编辑给我提了个醒,还是原创,只有原创的文字,才配得上这部恢弘的原著。
狗尾续貂是肯定的,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对于曹雪芹所创立的这座文学丰碑来说,一切模仿和学习都是徒劳,只能无限接近,永远无法超越。
这一点,我非常清楚。所以,我的目标也仅仅是试图写一部最接近作者原文原意的续作,如今看来,我足够幸运。
当然,程高本续作价值很大,它对《红楼梦》的传播起到了无可替代、不能磨灭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