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多年来,苏恒外公外婆一直在以出人出力的方式帮助苏恒家里。
……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一点都没错。苏恒很早就懂得家里困难,一直在跟随苏母干着各种农活。
前面说到苏母为解决家里困境,早晨带着苏恒到大山采蘑菇,基本上上午十点左右才回到家,随后他们简单吃完饭后,苏母便到县城卖蘑菇,而苏恒则趁着太阳还不算太大,为香菜、瓢瓢菜等菜地冲水。
到了晚上,苏恒又跟着母亲到田野里捉青蛙和黄鳝,以便于赶集时换取点零用钱,这一走就是几个村的范围,有时刚好走到苏恒外公家门口,母子俩就会进去坐坐聊聊,然后又匆匆换个路线边捉青蛙边回家。
……
这些挣钱的手段,其实苏恒不仅仅是初二那会儿在干,事实上苏恒从五年级起,也就是在他十一岁时,就开始陪着母亲抓青蛙、送菜等活动。
苏恒跟着他母亲干活,有两层用意,第一层是苏恒好歹也算是家里能用得上的劳动力,第二层便是苏母再坚强也终究是一个女人,也害怕,所以苏恒其实也有陪伴和壮胆的作用。w.uknsh.
苏恒之所以懂事的跟着母亲去干各种各样的活,是因为苏恒知道,不管是卖菜还是卖蘑菇,亦或是卖青蛙,那些钱都被苏母当作为苏恒的车费、零花钱和伙食费。
多年后,苏恒回忆起少时的一幕,不由得直呼幸运:“那是在苏恒六年级的时候,那时他十二岁,那日母亲凌晨就卖菜去了,父亲在外打工,爷爷走亲戚去了,家里只留下十二岁的他和一个六岁的弟弟,可是也要上学了,在母亲走时苏恒就问过母亲,弟弟该怎么办?
母亲说把弟弟放到大姑家,苏恒的大姑在他上学赶车的必经之路上,这样的安排倒也合理。
只是当苏恒带着可爱的弟弟来到大姑家时,才知道大姑一家人前几天已经外出打工了(那时消息不灵通,所以苏母并不知道苏恒他大姑整家人都外出打工了,事实上就算现在,亲戚间没事也不会经常联系),面对此等情况,可把十二岁的苏恒急坏了,怎么办呢?
那时苏恒无奈,只好把弟弟带到学校,然后等着母亲来接弟弟。
因为小学很远,直达客车很少,所以要想按时上课,必须凌晨四点左右就得从家里出发到指定地点乘车。
小学时,每次在前往学校时,苏恒都很害怕,因为公路很长,还很黑,那次他带着弟弟就被吓到了,本来他和弟弟走的好好的,但是走着走着,突然从公路一旁飞出一只野鸡,那种突然的巨响,把苏恒吓得心里一颤,更是把他弟弟吓哭了。
好在他最终把弟弟安全交到母亲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