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张彪帮忙,杨大疤瘌将这些东西留下来一半,说了声明天晚上再过来便趁着没人注意离开了张彪家里,去了临近的徐家村。虽然张彪没有表态说去不去,但以杨大疤瘌对他的了解,这事基本上是成了,否则的话张彪也不会愿意担干系。
张彪在家里也琢磨半天,跟母亲也有商量,到了晚上之后才去通知名单上的人,拖家带口的自然不能都叫来,把家里的顶梁柱,说的算的人叫了过来,把事情给说了。而此时,杨大疤瘌在徐家村劝说徐茂山,徐茂山的情况跟张彪不太相同,徐家村也比张家村跟杨家村富裕些,自然要多费些口舌。
不过有杨恒变的这些东西,在加上知道张家村可能有人会去,到也杨大疤瘌说的时候更有可信度。人嘛,都有个从众心理,为什么说少数服从多数呢,不管对错,只要有大部分人愿意去,剩下的自然也就跟着去了。
徐茂山是应承下来三天之后去见杨恒,不过却没像张彪那样把事情揽过来,所以徐家村的人杨大疤瘌也只能想办法挨个通知了。
二天之后的傍晚,杨阔回来了。
虽然看似有些疲惫,但精神头却特别的足,隐隐有些兴奋。
“杨小哥东西都卖了,一共卖了10两银子。现在的盐价比以前高了些,尤其是官盐,青盐更贵,不过咱们的盐好价格更高,否则不到一石卖不了这么多。我没找盐商,怕惹麻烦,找了个做酒楼生意的,把盐卖给他们了,用的是假名字,东西也是分批送过去的,回来的时候特意绕了好几圈没人跟着。”
杨恒点点头。“有什么想法?”
“做盐的生意不划算,赚的少风险还大,太惹人注意了。回来之前我观察过,我觉得有不少生意可以做,既安全又赚的多。”杨阔道。
杨恒一听来了兴趣,说实话他到现在还很茫然,对大唐可谓是两眼一抹黑,知之甚少。“说说看。”
“香料,就是方便面里面那个调料包里的东西,杨小哥应该能变出来吧?这东西不像盐那样管得严,有钱都买不到。或者是洗脸用的香皂,几块就比之前卖的盐赚的还多。”杨阔分析道。
杨恒点点头,他说的确实不错,这么看来,卖盐还真不是什么好买卖,尤其是长期运送的话更麻烦,到不如买卖高档品,奢侈品。抛开香料,香皂不说,镜子应该很有销路吧?唐朝肯定没有能够照的这么清晰的镜子,一块镜子卖个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都有可能。
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赚钱快啊!
不过这次的盐到也赚了不少。
从超市里买,1斤的袋装盐才2铜币,虽然牌子不怎么好,但用起来没什么太大的差别,100斤才200铜币。结果却卖了10两银子,按照1两1000文算的话,10两就是10000文。1文钱相当于超市里的1铜币,也就是说,这次足足赚了9800铜币。这个数字让杨恒都有些抑制不住,这可比买海鲜赚的快多了。如果换成价格更高的奢侈品,啧啧,这得赚多少?
难怪都说知识就是财富。
一千年多年的知识进步,竟然能够造就出这么大的财富来,杨恒已经不敢想象,如果真的发展商路的话会什么样,赚钱如流水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