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无英雄,方有竖子成名。
但是这话在东汉末年并不怎么合适。
这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年代,名臣名将层出不穷,可谓星光熠熠,滚滚长江之水也难淘尽此间英雄。浩瀚一部《三国》,能在此间留名者无不各有所长,哪怕是个蠢货都能蠢到极致。而作为其中一名被单列出来的嘴炮小王子,弥衡的长处似乎也不仅仅是嘴炮那么简单。
史上记载,弥衡虽然嘴炮无敌,惹人厌恶,最后也是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可也正像孔融当初推荐他时说的那样,他也颇有锦绣之才,心怀幽谷。击鼓骂曹张嘴就是一顿Rp的事儿就不说了,就连刚到黄祖那边的时候,刚开始也是颇受尊敬,因为他的文字功力极高,下笔成文,老黄混了那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牛逼的笔杆子。
甚至,他还跟老黄的儿子黄射混成了哥们儿,完全就是黄大公子麾下第一智囊的待遇,后来得知黄祖要杀弥衡,黄射发了疯的跑去想要救他,只可惜晚去一步,黄射赶到的时候,弥衡脑袋已经搬家了。
可以这么说,弥衡绝对算是一个人才,只是性格上有些缺陷,想出名也没有用对方式,所以悲剧一生。
而就这样的人,他要是认真起来,却也绝对不是在球场里捡捡球就能让他打退堂鼓的。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弥衡还真就坚持下来了,累成了狗也没听他喊一个“累”字,而随着运动增多和有保障的饮食,他的体格也愈发的好了起来,捡球也没那么费劲了,跑圈也不至于落后太多,甚至有时候兴致上来,还会上场去踢几脚。
这才像个正常人啊!
许卫做事光明磊落,吐吐沫是个钉,弥衡现在真的坚持下来了,许卫还真的当众给他道了个歉,躬身施礼,反倒把弥衡弄了个大红脸。
主子如此做派,家丁们自然也都有样学样,不再有事儿没事儿的给弥衡脸色,而是开始真心接受这位弥衡先生的存在,而且每当训练间歇的时候听弥衡说点古今奇闻和传说故事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就比如今天,训练结束之后家丁们都没走,留在这里听弥衡讲范蠡和西施的故事,甚至经过家丁们连续多次的安利,许卫今天也来听了。
“只见那湖水之中一叶扁舟,载着范蠡与西施二人,荡波而去。从此不再问庙堂之事,诗云……”
弥衡现在的身段真是放下去了,手势摇曳,眉飞色舞,竟是颇有韵味。许卫心里嘀咕,他要是这么发展下去,不会成为那些评书表演艺术家的祖师爷吧?
不过,要是真的成了评书祖师爷,倒也不错。
许卫决定给他加把火。
等弥衡讲完,许卫就让他过来,教了他一首定场诗……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弥衡嘴里咀嚼着这首定场诗,好半天才道:“词句不错啊!许三公子,这是你作的?”
许卫点点头:“对,我做的,咋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