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涅双手抡刀画弧,乌青刀身之上,一抹血亮刀芒闪烁而出,这一刀横扫以千钧之势对着袁儒米当空扫去。
也不见袁儒米有何等动作,右手依旧是拎着葫芦,而左手却简单做了个是食指与无名指双指并拢的指剑式。
原本悬停于空中的葫芦塞子顿时如开了灵智一般自动飞掠挡下铺面而来的斩马阔刀,木质的塞子与獠牙恶鬼口含的刀身碰撞在一起,发出铿锵的金石碰撞之声。
刀芒竟然被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给硬生生挡下,好似飞瀑挂川却始终冲不破半山腰处的砥柱。
袁儒米有些不屑道:“无我之境,沙场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在贫道这里,杀你甚至不需要出剑”。
江湖武夫境界分四个门槛,前两个门槛是九成以上江湖武夫用尽一生攀爬的天梯。
分别是有境和无境,有境又分有地境,有天境,有我境,无境同样分为无地,无天,无我。
两层六段,多少江湖武夫穷其一生锻炼体魄,修炼秘籍,佼佼者能侥踏入无我之境,已是能傲然俯瞰大半座江湖。
然而总有那麽一小撮人能能踏破寻常武夫的极限,跨入第三个门槛天门境,江湖中有句传承百年脍炙人口的话:“一脚踏天门,才是小天人”。
一入天门境,寻常有无二境的武夫便好似江湖中翻腾跳跃的一尾尾野鲤,自己则像一条身长百尺的恶蛟,可任意捕食。
而天门境之上,还有更为恐怖的星辰境,能到达此境界,无一不是名动江湖的风流人物。
但星辰终究不是武道止境,再往上看,更有传说中的天人合一境界,不过传说终归是传说,百年江湖,又能有几人能恶蛟化龙,扶摇直上。
鬼面将狄涅并没有因为袁儒米的出言讥讽而有任何身形凝滞或气势锐减,沙场厮杀锤炼出的心性远非寻常江湖草莽可以比拟。
狄涅双刀执刀力道更重,杀机暴增,被酒葫芦塞子轻描淡写挡下当头一刀后,又连劈十二刀,动作衔接如行云流水,一气合成,斜劈,撩杀,突刺应接不暇。
前一刀劈砍产生的反向冲撞之力会被顺势叠加至后一刀中,以至十二刀威力逐刀递增,好似一柄十二弦琵琶被从细到粗被逐根绷断。
最后一弦的脆响炸裂如上山猛虎的惊鸿一瞥,刀还未至,澎湃刀芒已摇曳拖拽而出。
气势惊人,袁儒米则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头,左手并指做出的指剑式悄无声息的上提了半寸。
无我之境的武夫虽在江湖中已是中流砥柱,但在袁儒米看来,其实就是一群连真武都无法凝形的凡夫俗子。
倒不是说惯用佩刀佩剑的武夫都是上不得台面之辈,袁儒米虽能凝形真武,但自己腰间仍然悬挂着那柄朴实无华到被周不怠认作“烧火棍”的“满楼”。
真正的差距在于凝出真武之辈往往能对刀法或者剑术获得更高的领悟,就像是一张窗户纸。
无我之境的武夫只是手指轻抵窗纸而无法捅破,一入天门,这根手指便沾了口唾沫一指贯穿。
而眼前的鬼面将狄涅则属于罕见的无我之境却有一丝真武领悟,通俗来讲,就是沾了口唾沫,但是这一指就是捅不下去。
十二刀挥出,虽刀法卓绝,气势惊人,但终归只是让袁儒米双指作剑后用剑气便挡下。
鬼面将狄涅猛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随即气势再涨,原本已经脱刀的左手作势要重握刀柄,却被身形飘然而至的陈挽拦下。
“狄将军且先退下,以你我之修为,仅论武力拦不下袁儒米,江湖事自有江湖人了之”。
陈挽话音刚落,远方亭子旁的一株垂柳顶端,一道罡风凛冽而起,一名手持两尺断剑的壮硕武夫飞掠而来。
东边阁楼处,一名手执画戟左眼斜带黑色眼罩的修长身影同时爆射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