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Hs129凑齐了四个人,郑毅终于点出了t-34,一辆终于算是既有装甲又有火力性能均衡的中型坦克。虽然在五级里也不乏其它四人乘组的坦克,优秀的神车也不少,不过最终郑毅还是选择了T-34。
准确的说,这辆涂着暗绿色涂装的“T-34”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但它的全称应该是T-34*才对。这是《坦克世界》里用于区分两种常见的T-34的方法,没有*号的是苏联的原装正版T-34-76,而有*号的则是经过了华夏C系升级版本T-34*。
在二战后对剩余物资的处理中,苏联这个老大哥虽然确实是在东B地区军纪败坏了一点,不过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华夏还算是比较慷慨的——就是基本上很少有不要钱的。其中就包括了一堆已经有些落后的T-34-76,这些坦克中的大部分被已经有了更先进的T-34-85的华夏转赠给了北棒子,这才有了后面北棒在战争初期一波流差点带走南棒的壮举。
华夏在自身的工业水平还搞不定坦克自研和生产的情况下,就很自然的选择了先拿这些“二战老兵”来练手魔改,帮助北棒改进了发动机和悬挂等部件。
还有一部分更是连炮塔都没有放过,被安装了喷(河蟹)火器等奇奇怪怪的东西,堪称面目全非。不过当初郑毅看到T-34*这玩意的时候,光是看它的数据却发觉相对于原版的T-34-76这辆华夏改进过的坦克却是在时速和很多性能比原版还低上一点,这真的是改进过的?
第一个可能,那就是T-34*在华夏工程师的练手过程中,或许有什么东西根本就没弄明白。而第二个可能,郑毅倒觉得是最可能的,那就是一柄上锉鼠式,下锉早期试验车的反坦克锉刀已经悄无声息的光顾了这辆坦克。
郑毅倒是更倾向于第二个可能一些,因为地图大小的限制,以及作为一个有血条的游戏的均衡性,游戏里的坦克数据早已经是各种面目全非。
就比如说喜闻乐见的野战一霸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在美国人的吹嘘下号称超过九十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而大多数文献里也承认他的最大时速是88公里每小时,要是放开了跑的话这车跑遍整个地图恐怕要不了多久。但是在游戏里,却被直接横砍一刀,纸面数据就剩下了76公里每小时。
而在实际上,郑毅记得当初玩游戏的时候,M18就从来没上过这个速度。
再看看t-34-85的华夏改装型58式坦克,郑毅觉得,还是没必要和一个游戏的数据去较真。
不过T-34*归根结底是名义上属于华夏的坦克,涂的也是华夏军方“最有战斗力”的传统军绿涂装,坐在这样一辆坦克里面一种奇特的心情不由的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郑毅非T-34不可最大原因,其它系的坦克再好,也没有自家的开的那样心情愉快。
要是坦克的标志没有因为国服的原因而被河蟹成一个单独的大红星,乍一看还给人一种从属于苏联空军的感觉的话,那就更加完美了。
“头儿,她又在咬炮弹了……,天哪,她把引信都给咬下来了,你快阻止她啊!”
虽然心情上是愉悦的,但要驾驶这辆T-34*却是继承了从MS-1拖拉机以来所有苏联货的共同问题——这玩意是人开的吗?与追求高精尖的元首不同,斯大林手底下的一群反人类的坦克设计师有着特殊的设计理念,造出了一堆足够让他们收获好几页淘宝差评的经典车型。
任何人都明白,坦克在二战时期是装甲越厚,炮塔越大,火炮口径越惊人,发动机马力更是越大越好。苏德之间残酷的战争使得他们的设计理念殊途同归,但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却是南辕北辙。
当元首告诉自己的工程师帝国需要新的坦克了,那么工程师们就会设计装甲更厚,炮塔更大,装载变得更长的88炮,发动机马力逆天不说还搞两台的新坦克。然后他们就会发现因为技术和量产化限制,这坦克暂时造不出来,于是设计师们就会拖拖拉拉的慢慢造。最终造不出来的就成了性能缩水的试验车,或着被拖的没有下文的图纸车,而造出来的那就牛气了,浑身上下透着各种高富帅的气息。
而铁男同志在发觉元首有了新玩具以后,自然是不甘示弱,用国家的名义强令苏维埃那些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坦克设计师们针对第三帝国的“动物园”系列,生产各种“动物园杀手”。这些明显不靠谱的高指标对于技术水平本来就没德国强的苏联来说简直就是开玩笑,但为了应付还是得弄出一堆有着数据感人,炮塔完美,装备骇人巨炮以及黑科技引擎的设计图来。
但画饼充饥只需要浪费一些纸张而已,前线的同志们可是在被德国人的坦克暴打呢,而设计图上这些东西都统统造不出来。于是在让斯大林高兴过了以后,这些图纸就直接进了档案箱,所有的设计都能将就就将就的重新搞。
装甲不能更厚了?
好办,用倾斜装甲,等效数据很良心的呢。
炮塔不能更炫了?
好办,小点也凑合,只要能把炮塞进去就行了,坦克又不是饭店哪管乘员的死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