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诗文乃小道(1 / 2)

加入书签

哈?我跟李嘉比文?要知他可是写出来“问君能几多愁,恰似一吹水向流”的人啊!

就算我金手指,也不一能赢得李从嘉!因为眼词坛,能比得李从嘉人根本有几个,要不然现在就苏轼的几首绝好词给出来?么总感有点儿费呢……

但赵胤已经到这个儿上了,高处俊不好再动退缩,因此只硬着头道,“私底下写过一儿东西,只不过之于世的大作,恐怕是有不如。”

从嘉自听得出高处俊不怎么意跟自比试,此他的荣心也到了极的满足,于是便一旁主替高处开脱道,“高公过谦了,其实诗一道,无好坏,但殊为得的是,高公子然能将子教导如此博,这其自然有子聪颖人的原,但与公子的谆教诲责亦是不开的。”

李从嘉种懂得退分寸行为,处俊倒怀有极的好感,可谁知德昭似是想要自己的皇争几颜面,然主动一旁开说道,“世子所与我师倒是相,我师平日里便常常告我,诗一道不挂齿,然生在家,就多花些思在修养性与国学问。”

果是旁说这话,李从嘉会认为其中含讥讽之而心存满,但话若是自不足岁的赵昭之口,李从嘉便不会把当回事了,“呵……殿下的话实有道,只是知高公平日里教了殿些什么?”

嘉这话是随口问,结赵德昭站直身异常严地答道,“师父了我很,不过算是其最简单学问,常人来也是大裨益。”

听到德昭这一本正的回答,李从嘉点忍不嘴角的意,于他赶忙口问道,“如此便敢请殿下赐教。”

“好,那就从最单的学说起,得师傅开始教的便是《三字经》,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李从嘉开始听赵德昭诵这些似于“歌”的西,心还有些以为意,可当他往后听,就越觉这玩意并不简:虽然们的句简单,其中包的东西不容小

对于赵昭这种龄较小孩子来,李从简直想到还有这《三经》更适的教材料,怪赵匡会让年轻轻的处俊给己的长当老师,这小子有本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