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敏那里拿到统计总署关于天府长城内小麦的总产量,张岚惊呆了,她找郑泷,问:“为什么长城内,尤其是蓉京外城墙内田地的产量那么高?这比使用复合肥加杂交水稻产量还高了!”
郑泷一看,得,他的又一个秘密小金库又被无所不知的老娘发现了,那就惨了,变成国家的了。
郑泷不情愿地解释说:“外星人进行了行星地表修改。将现代成I都二绕以内城区的五千平方公里,铺上起码半米厚的高等黑玉土,高等黑玉土是三十五世纪发明的特级农业用土!
这种土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腐叶等自然的养分,象植物一样自动更新,自动熟化,就算一年高强度地收获三季都永不退化。
高等黑玉土比二十一世纪最强力的肥力还劲爆二十倍!就算种未经优化的明代水稻早稻也能达到二十石的稻谷亩产量。即一千四百三十四公斤亩产、晚稻约为早稻的一半,十石。明代冬小麦则达到二十石产量。
将原广义成I都平原的二点三万平方公里,在二绕外剩余的一点八万平方公里,铺上了三十世纪发明的低级黄玉。效力为黑玉土的一半,高级黑玉土的四分之一。
其实,春季收获的冬小麦还是因为没有充分耕种。
其实,理论可以达到的产量是,五千平方公里,耕作四千平方公里,即六百万亩,一年一季冬小麦一季稻米,于是可以十石加二十石,就是6千万石加一点二亿石。
吓着了吧?这还是蓉京城内的田地。
城外的田地,一万八千平方公里,就算耕作一万二千平方公里,也即一千八百万亩,一年一季冬小麦,一季稻米,理论上是二点五石加五石,总产量理论可以达到一点三五亿石。
也即,光天府长城内的总产量就是,一年三亿一千五百万石左右。
也就是,如果长城内的田地,充分耕作,就足以养活一亿人!
加上大四川平原,也即巴蜀平原新开垦的肥田,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足以养活全国的人了!
只是,运输不易!除开可以沿江而下往不缺粮食的湖广和江南卖粮,基本上无法向北方卖粮!”
郑泷看见张岚明显傻了,甚至可以想象他亲娘眼里冒出一个个金元宝。
果然,张岚说话的声音都带着颤音了,说:“那么,咱们全大蜀国才一千二百万人口,就算保留六千万石粮食,剩下二亿五千五百万石都可以卖给南明政府啊!”
郑泷苦笑说:“老妈你莫不是在发梦?虽说有资料显示整个明末民间存银超过5亿两,可怎么可能都拿出来买你家的粮食?这些粮食,也就是一种资源。一种发行货币的底金罢了。”
张岚却根本没听郑泷的惨嚎,反而开始计算起来:“那么,长城内的土地是谁的?我怎么听人说,长城内,不光所有土地,连森林树林、大小湖泊、道路、木石桥梁、水磨坊,……等等,除开百姓自己建成居住的房屋和里面的财产外的一切,所有权都属于你!”
“那么,咱们在长城内万万不能随便搞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必须搞国营,也就是全部皇庄。这样,绝大多数的大头才是咱们的。这样,为了调动佃户的生产积极性,必须规定森严的收入等级差异。”
“唔,儿子,你所谓的上等不入流是每月2石大米加2两银子,中等不入流是每月1石5斗大米加1两5钱银子,下等不入流是每月关1两银子1石大米。这个规定虽然负荷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但是,却没有更细的划分,这显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么。”
“老娘做主,把不入流分十二级。”
张岚拿出铅笔,白纸,开始写写画画。
很快,让郑泷看。
级别-----------月薪----------------------------年薪
不入流第一级—2石大米+2两银———————————24石米+24两银
不入流第二级—1.9石米+1两9钱银————————22石8斗米+22两8钱银
不入流第三级—1.8石米+1两8钱银————————21石6斗米+21两6钱银
不入流第四级—1.7石米+1两7钱银————————20石4斗米+20两4钱银
不入流第五级—1.6石米+1两6钱银————————19石2斗米+19两2钱银
不入流第六级—1.5石米+1两5钱银——————————18石米+18两银
不入流第七级—1.4石米+1两4钱银————————16石8斗米+16两8钱银
不入流第八级—1.3石米+1两3钱银————————15石6斗米+15两6钱银
不入流第九级—1.2石米+1两2钱银————————14石4斗米+14两4钱银
不入流第十级—1.1石米+1两1钱银————————13石2斗米+13两2钱银
不入流第十一级—1石米+1两银————————————12石米+12两银
不入流第十二级—9斗米+9钱银——————————10石8斗米+10两8钱银
张岚得意洋洋地说:“就拿国家工作人员最低的第十二等收入来说,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一年赚到的银子,足够一家三口过得富裕。柴米油盐酱醋茶衣住,样样都有,都能支撑家庭。因此,足以激励这个倒霉背时的时代的人了。”
看张岚一副“快夸我吧”的样子,心头滴血的郑泷不情愿地夸奖他老妈,说:“还是老妈想得周到。”
郑泷一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样子”,然后又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不入流分三等,显然对很多军公教人员的积极性打击太大,毕竟,上等很难评上,中等看资历,下等人人是。”
郑泷总结说:“也只有这种划分了十二等,让军公教人员有上进心的工资制度,才是复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啊。”
张岚说:“那是,那是。儿子,老妈管这个时代的户部,等于经济工作一把抓,职位比红朝专管经济的副总理都大了。那么,老妈就拿这个工资制度去实行了。这是一,第二,关于皇庄的农业生产问题。”
“当然,工资的评级必须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必须进行奖金补贴制度。”
“所谓奖金,也是分十等,从最低的每月额外1钱银子1斗大米开始,一钱一斗的加,直到一两银子一石大米。”
“这样,至少几十年内,生产力的发展都比较迅速了。”
张岚这么得意洋洋地解释,最后说:“儿子,老娘不是要夺取你的小金库,你不要做出那副样子,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啊。”
郑泷无奈地说:“只要你不说什么民主,只要还是君主国,我还是国王,就只能随便你折腾了。当然,我知道你的规章制度对这个时代已经属于先进过头了。的确能大力促进生产,我只能对你表示支持了。这事,上内阁会议吧。”
在周一举行一次的内阁会议上,张岚把这个工资设定和工资变革,奖金制度拿给在场的阁老阁部看了。
郑国德和郑国明当然知道这是先进的。
可龙文光和刘士斗,刘之渤却认为,对平民太过宽厚。“御下宜严”,他们都不赞同。
奥黛丽根本无所谓。
六叔公郑英晖和舅舅张贵有不明觉历的感觉,出于对亲人的支持,他们还是投了赞成票。
于是,人数上赞同反对是5:3,1票弃权。
内阁第一次有了不同的意见,还正式通过领导核心集体民主表决。
龙文光和刘士斗,刘之渤对这个表决结果,是能接受的,虽然这内阁好似是采用民间的数人头的简单方式进行国务表决,但反而很公平。
郑泷于是按照他自己设定的内阁制度,直接朱批“知道了,通过。”
于是,张岚手下的干将们,纷纷出动,配合六叔公的宣传工作。
为了让长城内的农业生产更有效,张岚还采用了国家总公司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巴蜀皇家农业总公司。打算把所有长城内的农业人口,都吸纳进这个总公司,甚至不惜采取强迫的方式。
于是,长城内的一府三州十五县一卫都在各个城四门张贴显眼的告示。
一共有嘉定州之嘉定州、峨眉、洪雅、夹江;
眉州之眉州、青神、彭山、丹棱;
邛州之邛州、大邑、蒲江;
成都府之成都府、新津、崇庆州、崇宁、宁州卫、华阳、新繁、郫县、灌县、彭县、新都、金堂、汉洲、什邡、德阳、罗江、绵州、彰明、安县、江油。
新津南城门,一个书生摇头晃脑地念:“今后,但凡我长城内御民,全部被皇家农业总公司聘用为国家农业工人。享受十一级工资和十级奖金待遇。
所谓待遇是级别-----------月薪----------------------------年薪
不入流第一级—2石大米+2两银———————————24石米+24两银
不入流第二级—1.9石米+1两9钱银————————22石8斗米+22两8钱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