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把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要说对大唐忠心之士,还真的数不胜数,但是适合这个任务的,还真是没有几个,要得到李贤的信任,同时在南洋和大唐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忠于大唐的人员太少。最关键是取得李贤的信任,还要得到李渊的信任这才是最难的。
魏征:“陛下,何不在南洋当地寻找机会,这样会不会方便一些。”
李渊:“这也算是一个办法,朕相信已有很多人都在做了,可是从情报来看效果并不是成功,李贤虽然喜欢美色,但是并不沉迷,这一点可比朕的儿子们强多了。”
刘阳:“那只有出人才了。”
李渊眼睛一亮:“爱卿说来听听。”
刘阳:“听说南洋王求才若渴,并不喜欢处理政事,全部交给王妃处理,可见南洋王对政事的厌恶,最近王妃怀孕,南洋王只好自己处理,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位擅长处理政事的大才,被他发现。那可以肯定得到南洋王的信任。”
李渊:“要说大才,恐怕只有二位了吧。刘爱卿,要不是朕了解你,还以为你是李贤的人了。向你等这样的大才,朕还需要呢。怎么会留在南洋之地。”
魏征:“陛下,还真有一人可以胜任这次任务。”
李渊:“哦说来听听。”
魏征:“徐安,”
李渊也是眼睛一亮,觉得可行,刘阳也是奇异的看着魏征说道:“魏大人也知道徐安之事。”
魏征:“还不知道徐安的来历吧。”
刘阳:“还请魏大人解惑。”
魏征:“徐安,自小孤儿,流落街头,在五岁那年遇到家师,家师看他虽未乞丐,但是没有乞丐的颓废。于是好奇丢了十两银子给他,谁知他居然不受。家师好奇于是问他:“你不会不知道这个银子值多少钱吧,我可告诉你,这个够你吃一年的。”徐安回答:我不要一年的钱,你只要给我一天的钱就可以了,我会感激你的。家师问他为什么,”
他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是乞丐,需要每天都来乞讨,你给的多了,我就会生出懒惰之心,不来乞讨,这样就会忘记自己是乞丐的身份,到时候钱花完了,还得当乞丐。”
家师没有想到五岁的孩子居然还有这样的见识,于是带回府上,进行抚养教导,徐安也不付家师所望,在十时岁童试第一,十三岁,乡试第一,十四岁县试第一,十六岁中举,十八岁状元,当时据说是陛下出的考题,是大唐历史上最困难的题目,几乎难住了所有考生,但是徐安回答了上来,为此陛下惊喜将自己最喜爱的永昌公主,下嫁给了徐安。”
李渊听到这里也是感慨:“是啊,当年朕真是对他寄予厚望啊,朕还记得他当时年轻气盛上书给朕,说名封王的危害,希望朕削藩。可是他不知道啊,不是朕不想削藩,而是不能啊。因此遭到藩王的记恨。后来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朕也是所料未及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