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庞海进宫见驾,去的便不是勤政殿。
御书房中,包括刘文静在内,大明的几位大宗师,五位内阁宰执,太子,秦晋二王俱在。
大儒王阳明虽然地位超然,却从不插手朝堂之事,可以这么说,现今御书房中,庞海所见的这十余人,便是真正能决定大明走向的一群人。
大明天子欲要治理好这个国家,这群人的意见和诉求,是他一定要注意的。
“儿臣朱旭拜见父皇!”庞海行礼。
“见过诸位大人!见过诸位皇兄!”
在天子示意不用多礼之后,复又对其他人见礼。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什么身份做什么事,庞海心中自有杆秤。
“前番刘文静总捕头上书,言及天地人三榜事,众位可以仔细看一下!”
天子拿起一份奏章,示意众人传阅。
众人一时惊疑,不知刘文静说了什么大事,居然叫天子传召众臣共议。
不过此间之人俱都是位高权重,胸有城府之人,倒也按耐住心中好奇,没有做出交头接耳的事来。
不多时,奏章便已传至晋王手中。晋王朱玉仔细看过之后,面无表情的递给了庞海。
庞海虽然大致知道这份奏章的内容,但还是仔细的看了一遍。
刘文静果不愧大宗师之名,智慧通达,滑不溜手。他提出天地人三榜之事,却又言自己修行已到关键时刻,无力主持此事,自请入供奉殿,请天子择一能者入主六扇门,主持此事。
庞海当初让刘文静提名晋王,便是提醒天子,旁人难以尽力。更是为了引起太子,秦王还有晋王三人的矛盾,为自己执掌六扇门减少压力。
可刘文静这么一做,自己的目的固然能达成,压力却大了许多。
果然,众人看过之后,天子开口了。
“朕已与阳明先生沟通,三榜之事势在必行。”
天子一开口,便流露出不容置疑的态度。
“而今,召众位共议,乃是商议何人能担重任,主持此事。”
天子话锋一转,说出了召集众人的用意。
天子此话说出后,众人一时无言。
“臣以为,此事虽难,却也是再好不过的历练,燕王殿下可堪重任。”
内阁首辅张继率先开口。
众人俱都是智慧通透之辈,一见天子召来素日没有丝毫存在感的燕王,便明白天子心意,俱都称善。
他们确实也不愿接手这个得罪人的差事,不见刘文静都退位让贤?
唯有三位皇子和他们的一二支持者激烈反对。
六扇门确是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想庞海借此参与夺嫡。
可是天子属意,内阁坐视,单凭他们又不能改变天子意志。
庞海入局已成定局。
“燕王,列位大人所言,你以为如何。”
天子混浊的双目似有微弱的光芒闪过。
“儿臣必不负父皇众望。”
庞海自信满满,正色道。
“听闻你前些日子曾拜访过阳明先生,可有收获。”
听闻庞海话语中没有丝毫掩饰的自信,天子身体一震,双目大亮,仔细的看了一遍自己这个从未在意的儿子,而后淡淡问道。
而众人的目光也瞬间落在庞海身上,那目光中有好奇,有恶意,其中种种意味,难以言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