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
进入军营打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在军营里士兵的平均身高一米四,和一群矮小的士兵们站在一起,梁华思如同一个巨人。
梁华思每天工作就是搬运粮草资重养马,巡逻偶尔守守城门。
但他身高还是引起将军的注意,杨郡都尉西城驻,对这个高大的士兵也是有所关注。
西城驻以梁华思养马有功为由,升任为马槽监,这让梁华思一头雾水,自己养马没几个月,就负责管理军马。
诸事不顺的梁华思,已经看淡了功名利禄,一心养好马,对那些能养好马的人虚心请教。
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没有出事故,还把马养得膘肥体壮,杨郡都尉本来只是看中梁华思的体格。
想用养马提拔他成为自己亲兵,不管他养马养得好不好,都会被他收为亲兵,没想他还是个养马的人才。
梁华思又被提升为营卫督军士,都尉属下亲兵部队军官负责后方督战以及保护将军。
一个营卫五十人,一个营五百人,以为自己就要在马厩里度过余生了,却鞍前马后成了都尉将军手下亲兵。
都尉西城驻靠着自己努力,三十七岁就当上都尉,如今五十六岁依然是都尉,夏阳康平王到夏阳澄平王,两代君主已经二十多年没发动过大的战争了。
按照夏阳国法父承子继,以及夏阳国一郡设一都尉,全国都尉不下百人,每次战争调上前线的都尉也不会超过二十个,能获得军功升迁者也是寥寥无几,西城驻也是性情耿直之人,不愿意行贿不阿谀奉承升迁更是艰难,西城驻就盼着一场战争。
澄平十二年八月秋以安国为首,琶国,宇由,邰国等四国联军进犯夏阳国境。
安国两百多年前,曾经被夏阳灭国,靠着天诏同盟才得以复国,两国在一百多年里打打停停。
安国历经安胶王十六年励精图治,人口五十多万,国富民强,安王亲率领本国五万大军,及其盟友共八万多联军号称三十万。
夏阳国二十多年未有过大战,武备松懈,安国联军水陆并进一路势如破竹。
安国水师从夏阳海进入大平江,直扑夏阳国都初阳,澄平王急招各郡带兵勤王。
初阳周边十二郡率先响应,兵力共计十五万守卫初阳门户望江郡城。
安胶王以陆路吸引夏阳国主力拦截,两万多水师绕道从后方袭击后放粮道,烧掉夏阳军的粮仓。
夏阳水师主力调往初阳防御,夏阳军无力阻挡安国水师。
安国水师的连续骚扰打击下,彻底截断了夏阳军补给,夏阳向王庭求援,希望能派水师援助疏通补给线。
到十一月底,还等不到援军的,却得到澄平王催战诏书,夏阳军粮草也已经快见底,十二月大都尉率领十三万军队出营以安国决战。
两国军队在望江城二十里外平原决战,安国军摆出横向弧形阵如同一个弯月。
夏阳军摆出凸形阵,左右两翼横向展开,如同一只老鹰。
两方的战线长达十几里。从白天激战到晚上,厮杀惨叫以及盾牌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双方大战数十回合也未能分出胜负。
天色已晚双方也失去了战意,在钟鼓声中两国军队撤离战场。
次日天还没亮联军,悄无声息的挺近到夏阳中军营前,用投石机和弓弩对夏阳军营发起突然袭击,营内火光四起,击毁营门联军骑兵突入大营,紧随其后是战车和步兵阵型。
夏阳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杀得四撒溃逃,夏阳左右两军支援都被打得溃不成军,知道中军战败左右两军无力再战,被安国军追杀十多里,副元帅及两名大都尉五名都尉战死,中军元帅自杀,夏阳军放弃望江城,带着三万溃军向初阳溃退。
前线战败迅速传到初阳,澄平十三年一月王下加急诏命各郡上京勤王。
安国水师向初阳继续进发,安国水师两万和夏阳水师六万,在距离初阳城三十公里处遭遇。
夏阳水师为阻止安国水师前进,用主力在大平江两千多米宽阔的江面上,设置了三道防线,每层防线数百艘小船,两岸水面上还停泊着数百艘大型战舰,随时准备支援。
安国水师远道而来,如果拖的太久,就会因为补给困难会被活活耗死,撤退会被反攻将全军覆没。
安国水师处于顺风向,夏阳水师处于逆风向,安国水师用小帆船突然发起火攻,一时间夏阳水师无法阻挡。
安国水师借火船掩护,主力舰船使用弹射投石机重弩,对幸存敌舰船轮班攻击,几个小时内便突破夏阳水师三道防线。
安国水师形成了凸字阵型,主力舰船三十艘排成两排竖型梯队,沿着江前进,后面距离一百多米,跟随五十一艘战舰,以扇型散开式阵型。
左右两边各百艘,排成数条竖式队型分成数段,负责对岸边敌船发起进攻清理战场。
夏阳主力被左右分割,坚持八个小时后全军覆没,初阳城没有了水师防御,面临联军直接攻击。
安国水师一万多军队上陆路作战,初阳外围防御部队被赶回城内,随即数万联军到达初阳城下。
初阳城内集结了六万多军队,因为城内物资分配不均,引起地方军不满,时长在城内抢劫杀人。
城内刑司官斩杀数百人仍然不能平息,刑司官被数十兵士群起刺杀,刑司官亡后更是无人敢管。
澄平王大为恼火,命令大太师率领五万军队出城以联军决战,大太师城外战败被杀,逃回城内不到万人。
澄平王带着几个近臣一千多御前军,和数位妃子王子连夜出逃,太子等到第二早上收到王诏,命他处理国中政务,这才知道自己父亲逃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