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云走到城门前,仔细的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城池。
青石砖堆砌的城墙上残留着一些战争的痕迹,特别是靠近城门附近的砖块。似乎是被血沁过很久,变成了暗红色。
城门上刻着三个大字“定边城”。
城门口人来人往,王青云立于道旁,若有所思。
“嘭...”不远处的喧哗声打断了王青云的思绪。
他抬头看去,发现城门附近似乎是起了争执。
有点好奇,王青云也没有多想,直接就走了过去,想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
城门口,一个年约四旬的农夫正跪在地上,涕泗横流,抱着城卫的脚苦苦哀求。(单押)
“大人,您就可怜可怜小的吧,我这批粮食不运进去,我那一家老小可就得活活饿死啊!”
王青云看他哭的可怜,心下便有些不忍,但想到自己来此的目地,又按捺住了。
“且先看看!”他心道。
下凡历红尘,求的就是个超然物外,可看不可言。
待到看破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明悟了四大皆空,这一难就算是解了。
抬头继续观望。
城卫对于男人的苦苦哀求却是无动于衷,似是见惯了这般情景。神情冷漠的大声斥责。
“半月前就已经发过告示,入城之时,按人口携带粮食,你五天前带了你全家的粮食,进城换了钱币,现如今你又拉了一车粮进城,若众人尽皆学你,耽误了封城,又该如何?”
王青云在边上听得一头雾水,最终还是没忍住,扬声问道:“这粮不是地上这位大叔自家的吗?”
城卫没想到竟有人搭茬,回头扫了一眼便欲斥骂。
但当他看到王青云一袭道袍干净整洁,气度更是不凡,不禁就联想到了帝都中的某个大教。
当即收敛起脸上的怒容,客气道:“道长估计是刚到定边城,不知其中内情。
此城往北百余里就是辽贼边境,每逢此季,那帮畜牲就会驱兵扣关,烧杀抢掠。
城主为保治下百姓安全,都会提前下令,让城外百姓携带定量口粮搬进城内。
可这帮刁民,却是不体恤城主苦心,舍不得地里的粮食,一直拖延封城日期。
道长!您想想,这规矩你不守,我也不守,这定边城怎么守!”(三押)
王青云听完城卫的解释,总觉得有些不对,想帮那个农夫一把,却又不知该从何下手。
周边还有一堆人在看着热闹。,议论纷纷。
那农夫见有人为他说话,哭的更大声了。
“非是小人不体恤城主苦心,小人此举也是被逼无奈啊,家中稚子染了风寒,小人没有办法,只能卖了全家口粮救他性命。
卖完粮食,小人赶往城外,这几日连夜收割,好不容易才又凑齐了口粮,可大人却不让带着粮食入城,这是要绝了我一家老小的生路啊!”
城卫默然不语,看着嚎啕大哭的农夫,也没再多言。
王青云更是不用多说,他何曾如此近距离体验过民生疾苦。
当下开口道,“我观这大叔也是极为不易,大人不若法外开恩,网开一面。”
农夫抬起了头,也不拭去脸上涕泪,直直的盯着城卫。
那城卫听到王青云的言语,也是松了口气道:“罢了,罢了,看在道长求情的份上,你拉了粮食速速入城吧!”
“谢谢大人,谢谢仙长,小人给你们磕头了...”
农夫绝处逢生,感激之下就要磕头道谢。
王青云刚欲上前阻止,一双手却突然抱住了他的大腿。
回头一看,是一个银发老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