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家兴所在的部队,第二次雄赳赳、气昂昂地从临江跨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大地后,就爬山越林,连续行军,赶到了作战地区,迎击美军。
我志愿军从11月26日开始,发起了第二次战役。西线和东线部队同时给北犯的美军,予以迎头痛击。现在这个“常胜军”陆一师,以及美三师、美七师,正被我志愿军以两个军的部队,分隔包围在长津湖地区,处于随时被歼灭的危险境地,正在企图拼死突出重围,夺路向南逃跑。
当时的情况是,这位麦克阿瑟在朝鲜西面指挥美军第八集团军,美骑兵第一师,以及步兵第2师、24师、25师、英27旅,加上南朝鲜的部队再次渡过清川江,直向鸭绿江进逼。在朝鲜东部,他又组织了美军第十军的三个师和南朝鲜的部队,在长津湖一线,往北向图门江推进。这位麦帅把这次战役定名为“圣诞攻势”,总的企图是在圣诞节之前,攻占整个北朝鲜。
“老孙,老杜他们都已完成了查线任务,现在就剩我们这头了。”家兴说。
由于是第一次碰到空袭,家兴手足无措,还没有反应过来该怎么办,听到老孙的及时提醒,顿时醒悟了过来,立即就地卧倒,并且也快速地滚到了路边。两人刚卧倒,滚到了路边,第一架俯冲下来的飞机,机头前吐着火舌,尾部冒着黑烟,随着‘哒哒哒’的机枪声在耳边响起,机枪的子弹头‘啵啵啵’地打在公路的路面上,弹头在路面上溅扬起了一阵阵尘土。第一架飞机扫射完机枪,拉起机头向上飞去,紧接着第二架飞机又俯冲了下来,也扫了一阵机枪,然后拉起机头,跟着前面那架飞机一同飞往空中。
可那两架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圈,不一会又飞了回来,前面的一架没有扫机枪,俯冲下来接着就拉起机头飞走了,可后面的那一架俯冲下来时,扔下了一枚炸弹。顿时,老孙、家兴的耳边只听得‘嘶嘶嘶’的声响,老孙喊了一声“不好!”,就一个箭步,扑向家兴,用力把家兴就地按倒,自己的身体压到了家兴身上。炸弹落地,一声巨响,震得两人耳朵发聋,炸弹片在空中“嗖、嗖、嗖”地乱飞了一阵。
“好的!小陈,跟我往下去查。”老杜就带着小陈往下走了。
老孙笑了,正在这时,又是一枚美国人的飞机扔下的炸弹,就在家兴他们身边爆炸,轰隆一声巨响,家兴、老孙,都被震昏了过去。要知道这两人的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老孙,你这样负了伤还能查线吗?你回去吧,这任务我一定能完成!”家兴说。
“老杜,通往第一线师的线就是这一根。小李,把电话机拿来试一下。”老孙说完,家兴马上从肩上卸下电话机,接好线,摇了几次铃,电话耳机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家兴又把耳机交给老孙听,再摇了几次铃,耳机里还是没有声音。
前线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而胜利的捷报是频频传来。美军已被我重重包围,正在组织拼死突围!
“断了好几处,现在都查通了。”对方说。
“班长我去!”
“我们班老杜同你们联系过吗?”家兴再问。
老孙也醒了,在地上十分费劲地爬了过来,把家兴手里的电话耳机接过去,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说道:“是总机班------小吴吗?我是------老孙-----线路通了吧?”
此时,老孙一听总机班,守机员的告知,知道战斗情况的紧急程度,就立即撑起身子拉着家兴往回走,企图到那两个已经牺牲战士的身底下去看看。等到两人走回到那两个战士牺牲的地方时,突然公路上又出现了几百人的志愿军部队,往家兴这儿奔跑过来,美国人的飞机随即跟着也飞了过来,又扫机枪、又扔炸弹,公路上的部队还是机动灵活地同敌人的飞机巧妙地周旋着,继续向前行进着。
“老孙,这怎么办呀?你救了我,可你负了伤,我连累了你!”家兴既着急又内疚地说。
老孙就说:“老杜、小陈、小李,我们现在一方面要保存好自己,不能被敌人飞机打中,要机动灵活,另一方面一定要把线路查通!”
“班长我去!”
没等班长吩咐谁去查线,在一旁的战士们就一个个主动请战,要求去执行这极其危险的查线任务。
在这次查线任务完成回来后,家兴才听指导员孔文讲了这件事的始末。事情是这样的:前面已经说过,那个七十岁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因为所指挥的部队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回合,也就是志愿军称之为第一次战役的交手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云山狠狠地教训了一通,狼狈不堪地逃回到清川江以南。但他就是不肯接受教训,仍然非常骄横,不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放在眼里。但麦克阿瑟并不知道,我们志愿军的彭德怀总司令下一步已经给他布下了一个特大的陷阱。
家兴曾经对分配在电话连当电话员,在思想上想大不通。认为还不如到战斗部队当个什么兵、什么员来得痛快。后来在曲排长和宋班长的启发诱导下,终于想通了。曲初之原来是在战斗连队当副连长,在渡江战役之前,上级把他调来军部电话连当排长。开始也是想不通,后来在实际战斗中,才体会到这军部电话连在作战中的位置和作用,特别是到了朝鲜后体会就更深了。
在这紧急关头,美国人的一架轻型轰炸机,顺着山头悄悄地溜了过来,向家兴、老孙迎面俯冲而下。家兴抬头一看,连头戴白色钢盔的飞机驾驶员的脸,都看得清清楚楚,看样子它也要扔炸弹了。
这是一架轰炸机,炸弹扔下来不是一枚,而是一大串,至少有五、六枚,轰隆隆地一阵阵巨响,震得山都在摇晃,弹片嗖嗖地在空中乱飞;其中还有凝固汽油燃烧弹,一片片的火光、烟雾,燃烧着的凝固汽油向四面八方喷射。幸亏这炸弹扔得偏了些,离家兴他们又远了一些,因此两人均未伤着。
敌人飞机走了,家兴先站了起来,随手把老孙也扶起。
军部离第一线作战部队有四十里地,电话连在架设好通往上至兵团、下往各师的有线电话线路后,接下去的任务是保障这些线路通话的畅通无阻。电话连的干部、战士们就在防空洞里,日夜待命准备接受查线、接线任务。
“别这么说,这是打仗,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这没有什么,你别感到有什么内疚。我是老兵,对付这种事情比你有经验。再说危急关头,保护同志是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责任。我这饭包里有一只裹伤包,你帮我拿出来,帮我包扎一下,我们继续完成查线任务。”老孙虽然已经负伤,但是他没有哼一声,而且从容不迫地安慰家兴。
但当时家兴他们四个人,到了公路上,顾不得去研究这正在行军的部队为什么被美国的飞机所阻的原因。而只是在寻找电话线断在哪里,以及赶快查通!
曲排长对李家兴讲了自己的看法:“部队通讯分有线和无线,还有书信、口头等,一直是部队战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作战中是这样,在朝鲜战场上也是如此。特别是这有线通信,更是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无线通信非有不可,部队之间电报往来,不受距离、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有时侯,军事行动对保密的要求得不到保障,容易泄密。而这有线电话通信,既快速,又在保密问题上有一定的把握。有线通信的另一个优点是,指挥员之间可以在电话上直接交流对战事的意见,以便指挥战事顺利进行。所以即使像美军这样现代化的部队,对有线通信也仍然非常重视。美军所经之处的公路两边,电话线也总是一大把、一大把架设得像珠网似的。我军有线通信兵的编制,军是一个连,师、团是一个排,营是一个班。在朝鲜战场上,一般情况下兵团同军布防的距离是60华里左右;军同师的布防距离往往是40至60华里左右。军部电话连的架线任务是上通兵团,下通各师。而军同兵团、各师的架线任务,有时是对架,也就是上下各负责架设一半距离的线路。军部电话连一个班每次架线任务的距离,一般是10华里。为保证线路的畅通,电话线架设好后,每三、四华里,留下一个小组,对线路进行监听。一旦发现线路通话中断,这个小组立即派人去检查线路,可以保证首长和指挥人员,不间断地对部队实施作战指挥------”
“知道了!”老孙回话后,就拿了检查线路的工具、电话线。并说:“老杜、小陈,还有小李;小李也背一部电话机,跟我一起去!”老孙说完,就带着三个人出了防空洞,直奔后山而去。四个人飞快地翻过山头,然后手攀树枝、树干,往山的下坡急速地滑溜而下,不一会儿,来到了公路上。
这飞机少说也有头两百多架,光喷气式战斗机就有二、三十架。其中大部分是单螺旋桨、野马式战斗机,还有十来架两个螺旋桨的轻型轰炸机。这些飞机大多是贴着盘山公路低空飞行,一边扔炸弹,一边扫射机枪,有的还不断地发射火箭,扔凝固汽油燃烧弹,给这支在公路上行军的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那么这支大部队为什么大白天不在山上树林里防空,而是一清早就在公路上行军,以至遭遇这群飞机的轰炸、扫射,受到如此大的伤亡呢?家兴猜测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老孙,线路完全通了。”二班的老姜也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