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鸿星又声音沉闷的,将鼠疫感染后的一些特征,比如发热,身体起肿块,后期出现吐血,有些人还会长满黑斑而死(这也是鼠疫被称为黑死病的原因)。
当然了,李鸿星也知道这些描述也不全对,毕竟鼠疫还分为还几种类型的,但他还是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在欧洲中世纪,鼠疫给欧洲带来的是恐怖与灾难,有三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于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在2500万人以上。
明末崇祯年间的几场鼠疫肆虐流行,至少大明有1千万人以上死于鼠疫之中。而在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也正是赶上京师正遭受鼠疫侵袭,才使李自成几乎兵不刃血的攻克了京城。
对于鼠疫的治疗他也没有好的办法,他也只能在预防和隔离患者方面下些功夫了。不过他倒是知道老鼠和跳蚤,是鼠疫传播的罪魁祸首,他也只能让人多捕杀老鼠,并将死后的老鼠尸体焚毁。另外就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城市卫生了,一些地方要经常撒些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了。
人们之间要佩戴用多层棉纱布缝合在一起的口罩,对于患病之人要进行封闭隔离。病人使用的衣物、被褥都要焚烧掉,死掉的病人更要进行火葬,而非土葬。
李鸿星叙述到这里,也不由的一声长叹,他只知道这样进行些预防和隔离,可以预防鼠疫的扩散,但对于那些患病之人该如何医治,他却丝毫没有办法。
不过他倒是知道一事,希望能够减少些患病之人了。在动物之中,马身上是从不生跳蚤的。在欧洲鼠疫肆虐的时候,也有过关于骑兵和马夫们不染鼠疫的记载。
另外在后世李自成攻下北京后,也是深受鼠疫之害。而入关的满清鞑子们则因为多为骑兵,反受影响不大,没有大幅伤亡在鼠疫之中,反而乘势一举席卷天下,定鼎开国。
虽然其中的缘由李鸿星也不太知晓,但还是让王主薄将马匹不生跳蚤,骑兵和马夫们一般是不感染鼠疫的,这一情况也写了进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些。
在军事防御篇中,则先介绍了布甲的制作方法,并对其制作、成本、防护上的优点进行了介绍。还有就是矛枪和投矛器的使用制作方法。
另外还对使用洛阳铲进行小陷坑的挖掘,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大量小陷坑的出现,可以完全制约骑兵的机动疾驰能力。
此外他还详细的讲解了棱堡的构造和模样,称此堡可轻易对抗十余倍兵力围攻而不陷落,除非是将此堡围困起来,使其堡内粮食耗尽,方能够将此堡攻陷。
在军事篇的最后,他还讲解了‘松树炮’的制作和使用。松树炮是后世赤军在缺铜少铁的情况下,制作出的一种简易土炮。
就是将一根结实的木头从中刨成两半,各掏出半截内膛,然后外用铁丝箍紧,就是一门木头炮了。放入火药,在塞入些小石子、铁块、铅子什么的就可以点燃发射了。
虽说这种简易土炮,只能发射一次到两次后,就报废不能够使用了,但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对于一些缺乏火炮的村子堡寨而言,不失为一种方便有效的守城武器。
李鸿星也只是希望,在面对后金鞑子的抢掠下,当地的百姓们也能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至少能够多杀死一个鞑子,也是件好事,而不是像一些羔羊一样,被无情的抢掠屠戮。
在最后,李鸿星又讲到去年陕西大旱,今冬又无大雪,可想而知,今年,即崇祯二年又是大旱之年。
去年不仅陕西大旱,而且蒙古、后金鞑子那里也同样出现了旱情,后金鞑子那里更是粮价飞涨,斗米更是高达八钱银子。
如果今年北方继续大旱,那么对于继位不久的后金鞑子匪首皇太极而言,他想要坐稳位置,安抚住各个部落的头领,那么唯一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去抢掠,抢钱、抢粮,才能够使其度过天旱危机。而抢掠的对象只有两个,一是朝鲜,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大明了。
一年多前,即天启七年,后金曾出兵朝鲜,获胜后与朝鲜签订兄弟合约而返。如果今年北方继续大旱,后金皇太极无奈之下,为缓和后金危机,也只能再次出兵朝鲜,进行抢掠,以安抚其部落之众。
皇太极若入明,则前有宁锦防线(宁远和锦州),更有山海关天险,可谓是重兵重重,其必不可为。其后有皮岛守将毛文龙大军驻守,更是如鲠在喉,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