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种地形地物及相关目标的编码方法,李啸酝酿数日,已是胸有成竹,他很快便制定出一套简洁有效的编码规则。
如那几十个大的三岔或十字路口,就用三个数字来编码。
前两个数字,代表路口的编号,第三个数字代表方向,“1”号往东,“2”号往西,“3”号往南,“4”号往北。
再比如,区块和街道的编码是四个数字。
前三个数字是指其在图上的网格编号,第四个数字呢,如果是指区块,那就用“0”标示,如果是在街道上,同样用“1”、“2”、“3”、“4”来表示方向。
这样一来,在跟踪时,发报联系就非常简便快捷,能适应实战的需要。
李啸还用单个数字,来制定行动编码。
如“1”表示进行盯梢,“2”表示进行跟踪,“3”表示暂缓行动,“4”表示撤离,“5”表示取消行动,“6”表示准备行动,“9”则表示立即行动。
有了成系列的编码方案后,就能用简洁高效的编码,快速进行发报联系,便能把整个别动队的几个重要节点,联成一个网,让别动队的行动体系,迅捷高效地运转起来。
李啸还在别动队里组织了几个三人行动小组,一般由一名驾驶员、一名领航员、一名联络员组成。
领航员的任务,就像是汽车拉力赛的副驾,负责查看地图,给驾驶员指路,并要给联络员提供方位坐标。
联络员则根据领航员提供的数据,及时把目标的方位,上报指挥部、通报友邻车辆。
并负责与指挥部、及其他行动节点的联络工作,负责上报各项请示、传达各种指令。
丁士谙这个人,生性阴险狡诈,敏感且多疑,没有安全感,遇到一点风吹草动,都要惊疑半天。
针对其特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李啸制定了严格的行动纪律。
他要求,头六天,原则上每辆车连续跟踪目标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五分钟。
六天后,这个时间限制更是严格到,不超过十分钟。
一天内跟随或与目标相遇两次,两天内跟随或与目标相遇三次以上,该车必须前往江边的库房里,重新喷涂其他色漆,更换伪造的车牌,并且要换一组人马驾驶。
对于丁士谙这种高度神经质的人物,李啸不得不慎之又慎,行动开展稳中求稳,细节布置细之又细。
在李啸的周密部署下,侦察行动悄悄地展开了。
李啸把手头的三辆轿车全都派了出去。
头天傍晚时分,“76号”总部所在的极司非尔路上,不同方向上的两个路口,各有一辆车等在拐角处,这样就等于是把这条路的两端扎了起来,不管丁士谙的车从那个方向走,都会被盯上。
第三辆车则在预判的、丁士谙可能经过的路上守候,三辆车轮流交替跟踪,以免引起怀疑。
其他三十几个队员,李啸把他们撒在了丁士谙可能会去的一些地点,权当守株待兔了。
李啸则和刘馨予,待在大洋房的指挥部里,通过电台指挥行动,并接受目标的实时坐标,再通过图上作业,把丁士谙的行动轨迹,标示在地图上。
经过十天左右的详细侦察,别动队大致摸清了,丁士谙出行的规律,以及夜间一般会前往的十几个落脚点。
为了防止被人暗杀,丁士谙的座车多达三部,每天换乘不同的轿车,并且经常会在下班离开时乘一辆车,翌日上班却是换了另一部车,虚虚实实,令人真假难辨。其心虚的本质可见一斑。
其为人奸诈多疑,谨慎胆小,却又异常好色,有相好数人;社交圈广且杂,晚上常有牌局之约,故落脚处多达十几个地点,给侦察工作和最后行动,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这么多的点,李啸就是把所有人都撒出去,怕也是捉襟见肘。
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没有一个固定点可以着力,这给解决丁士谙的计划,增添了重重困难。
为此,李啸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一时也未能有更好的方案。
随着侦察的进一步深入,李啸终于看见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原来丁士谙为人多疑,一般的人他都不太信得过,只有对他的亲侄儿丁蘅,他是信任有加,每天早上去“76号”,他一般都叫丁蘅开车去接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