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和七年十一月,广宗城,距离皇甫嵩破广宗已是将近两月。
“主公,看来您已经痊愈了。”校场中两人正在射箭,其中一人说道。
“是啊,总算是痊愈了,这身上一道道的,跟地图似的,哈哈。”王猛边射出一箭边说。
“子义,方才传令兵送来消息,老师那边已经平定,你传令下去,收拾行装,我们即刻启程,与老师汇合。”
“诺。”
与王猛对话的正是太史慈,王猛注意到,自从那次任务过后,太史慈对他的称呼就从‘将军’变成了‘主公’,对于这个变化,王猛自然是欣喜。看来自己终于招揽到了这个日后的一代名将。
由于上次受伤过重,王猛并没有跟随皇甫嵩参加之后的军事行动,而是一直待在广宗养伤。不过黄巾已是大势已去,张角、张梁均已伏诛,主力更是屠杀殆尽,剩下一个张宝,已是无力回天。余下的并没有什么强力对手,皇甫嵩此时威势正盛,更是所向披靡,一切如人意料的顺利。
不断有传令兵传来前线消息,无一不是胜利的捷报。今日刚刚传来的消息是:皇甫将军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杀死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人。更是听到小道消息说,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
一时间,在所有人的心目中,皇甫嵩的凶名更盛,也只有王猛体会到此间该有多少的无奈。
皇甫嵩命他,即刻出发,与他汇合,共赴京都,觐见皇上。
……
一路上,所过之处,皆是残垣断壁,接二连三的废墟,荒无人烟,王猛自然又少不了一番感慨。
闲话少言,只是半日功夫,王猛便来到皇甫嵩驻地。两人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王猛热心的恭贺老师的又一次大胜,皇甫嵩嘘寒问暖的关心了一下王猛的伤势。
“阳明,此间事,都已处理完毕,老夫意欲班师回京,面见皇上。”
“谨遵师命。”
正当皇甫嵩要着人传令。
“圣谕到——”一声尖细的长喊。
皇甫嵩等人慌忙出的堂门,纷纷跪在了地上。
只见一个中常侍打扮的宦官,手捧一卷黄绸圣旨。
“皇上口谕,朕闻知,皇甫将军,肃清张宝,除尽余孽,业已平定黄巾,朕心甚慰,为免将军车马劳顿,特赐不予劳师进京,一应封赏,朕俱以详尽,望诸将官,即刻赴任。”
“臣等谢恩。”
宦官宣完了皇上口谕,便把圣旨递于皇甫嵩。
“好啦,杂家传旨已毕,这就走啦。”
“公公且慢,这不合祖制啊,怎么不让我等进京面圣?”
“这个杂家就不知道了,皇甫将军可以上书问问皇上嘛。”
“这……公公远来劳顿,不妨用完便饭再启程不迟。”
“吆,吆,杂家可吃不起皇甫将军的饭,还是识相点,早早走了干净。”
这话说的不阴不阳,一听就知道这人意见不小,说完更不迟疑,转身便带人走了。
皇甫嵩此刻呆立原地,沉思片刻,也就带着众人重回大堂。
……
“学生看这宦官好像对我等颇有成见,不知我等何处得罪于他?”
“哼,还不是张让,赵忠那帮……”看了眼众人又止住了话头。
原来皇甫嵩、朱隽、卢植等人,一直就是官僚士大夫也就是所谓的‘清流名士’党人的代表,而汉末长期以来,士大夫阶层都是被外戚或是宦官集团所打压的。
而硬汉皇甫嵩更是与现今掌权的十常侍等人素有私怨。就在数月前,皇甫嵩大军途经邺地,发现中常侍赵忠住宅超过了规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没收。而几日前,中常侍张让更是派来亲信,向他索要五千万钱,被他严辞呵斥。
张让、赵忠何许人?那可是当今皇帝刘宏的‘阿父’、‘阿母’。这二人为首的十常侍此时正是把持朝政,如日中天。岂能受这样的窝囊气?想必不让皇甫嵩大军进京正是他们的主意,现在皇甫嵩名声正盛,他们怕他执掌兵权,进京会对他们不利。
皇甫嵩想明白了此处,心下也就释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