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日,一早。
三名屯田令带着队伍朝指定位置进发,王猛大军也押运着粮草、兵器、钱财等物返回县城。为防不必要的叛乱,也为他所任命的屯田令有更大的权威,他将方悦以及另外五个头领人物带在身边,暂时编入军中。
……
胜利消息早已传入城中,这下是全城轰动,虽然都听说王猛甚为勇猛,但谁也没想到胜利来的如此迅速,如此简单。
仅是一日,仅是一战,就把困扰全县近一年的悍匪平定!
豪族们虽然破了不小的财,但是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是相当欣喜,只要那方悦平定了,其余的毛贼他们是不怕的,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让他们怎么不欣喜。
无论贵贱,城中众人自发的迎接王猛凯旋,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老百姓就是这样,明明是王猛他们做了该做的事,分内的事,反而好像成了百姓们的救世主,成了恩人。
虽然王猛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好人,也不稀罕做什么好人,但是此时受到百姓如此的爱戴,尊崇,心中也不免激动。
……
这一仗虽不能说完全肃清了全县的盗贼,但也相差不多。这就要说到王猛对方悦那些人的安置政策。
不仅分田组织耕种,而且每日还管两顿饭。这是官府下发的赈灾粮,免费的午餐!
在这个年头,能有这样的好事?那真是听都没听过啊,起初别说贼人们不信,就是普通百姓也觉得不真实。但是没过几天,大家就全信了,事实摆在面前,官府真的在发粮食吃。
只要报名,每日都能领到两顿饭!
……
这下全县的盗贼炸了锅,他们做贼,每日里刀口舔血,辛辛苦苦,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还不是为了吃顿饱饭?现在有这样的好事,谁还去当贼啊。所以,不劳王猛征讨,纷纷自动投降了过来。王猛的名声更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很快,就是临县的很多盗贼、流民都跑来投降王猛,王猛不得不又任命了两个屯田令。并且下令今后昌阳县以外的贼人、流民不予接收,不是他不想接,而是他没准备那么多粮,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蛋。
此时的王猛想起了当年幽县的年轻县令,他算是真正理解为何那个年轻县令对他安置流民的事无比的上心,不遗余力的支持。因为这些人并不在朝廷征税的名册之中,也就是说,他们向官府交的钱粮其实就是交给县令个人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王猛转眼之间就成了昌阳县最大的地主,而那些投降来的流民、盗贼,实质上成了他的佃农。王猛事先已是想到了这一点,但是当这一切真的变成了事实,他也不免心情激动,感觉有那么一丝丝的不真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