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当今天下,最怕大乱的是谁?恐怕就要说是十常侍。是的,你没有听错,笔者所说的就是那帮宦官,那帮当权者。
虽然后世之人把汉末天下大乱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归结到宦官干政,这也是事实,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加速了乱世的到来,但是不得不说,他们是最怕天下大乱的,最怕大汉政权被颠覆的。
原因再简单不过,大汉完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完了。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正是穿着最好的鞋,所以,他们最怕!
一面祸国殃民,中饱私囊,一面又怕国家真的亡了。
故此,一面祸国,一面又要救国。可他们没有能力平叛,要征讨叛贼就不得不依靠地方势力以及官僚士大夫,这也是皇甫嵩、朱隽他们得到重用的原因,但是官僚士大夫一旦得势,宦官们又开始忌惮起来,想方设法的打压这些人。可是又不敢真的害了他们,毕竟还有众多的反贼在排着队等着。
不得不说十常侍的日子过得很是纠结啊。
……
这一段时间里,王猛的日子过得也是很纠结。
王猛一度很犹豫要不要给皇甫嵩写封书信,让他保举一下自己。可又想到此时老师正在长安征讨边章、韩遂的叛乱,已是深受十常侍等人的忌惮,由他出面反而不好。
又想到朱隽,自己与他也算有些交情,再说他还欠着老师一个大人情。此时的朱隽已是官拜右车骑将军、光禄大夫、钱塘候,可谓位高权重,想必说话也是相当有分量的。
但是又想到,东莱情形传入京师,想必朱隽八成会第一时间举荐自己。自己给他写书信,想来是多此一举,暴露了自己的心机,反而容易落人口实,遭人猜忌。
……
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明明知道着急无用,但总还是忍不住的惦念,远做不到自己理性告诉自己平常心,告诉自己的泰然自若,告诉自己的顺其自然。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做出来的事,有时候会让人甚至是让自己觉得幼稚,觉得可笑。并不是他么不知道、不明白,而是他们‘忍不住’。
反观一些历经沧桑者,总会给人一种老成持重之感,好像如何也猜度不透,通常称之为‘城府’,何谓城府?那就是‘忍得住’!一次次忍住不问,一次次忍住不说,一次次忍住不做。那么,城府也就一次次的练就而成。
当然,这是一个过程,至于此时的王猛,还远不能控制的住自己的内心,但已是能够控制住不去表露。
既然情形已然对自己有利,万不可弄巧成拙。亦是特意嘱咐了彪子、大壮、大勇三人,万不可走漏了他们和管黑豹是旧相识的事。
接下来的数日,王猛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丝毫没受太守之事的影响,甚至对于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本身,好像是漠不关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