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夏。
王猛已是上任东莱太守三年有余。因为他快速平定叛乱有功,两年前暂领变成了正式任命。
这三年里,屯田事物已步入正轨,连年丰产使得全郡上下再无一人有饥寒之苦。百姓无不称颂王猛大恩。
世家豪族也是无不称道,一来有了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二来,王猛不断的发债给了他们不少发财机会。当然,后来的利息没有那么高,这着实让很多人扼腕叹息。
王猛手中有了大批钱粮,又随时可以搞来大批‘贷款’,当然不会让这些钱财闲置。没有像外人想的那样中饱私囊,或是扩充军备,亦或是建宫设殿,而是用作了新一轮的投资。他心知不远的将来乃是天下大乱,把东莱当做了自己的根据地一样在建设。
东莱濒临大海,自古便有鱼盐之利,王猛自是不会放过,粮食乃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自是不方便大量出口,鱼盐等物就不同了,可以赚来很多外块。所以他下了大本钱投资在这里。
还有就是道路、桥梁、县城、村庄等等方面的基础建设,这些方面看似无利可图但是也是很必要的,收益也是源源不断。
或许现在有些朋友会感觉,国家每年发展速度很快,自己的经济状况甚至赶不上国家的整体水平,难道自己在拖国家的后腿?自己的能力还赶不上社会的平均水平?
岂不知,当资本到达一定规模,或是站在了社会的一定高度,是有很多必定会发大财的投资机会的。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必定发财!’。或许看到这个词,大多数人会觉得是在忽悠人,但其实事实本就如此。
王猛现在就是这样,资本够大,地位够高,发财对他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王猛的名声更加响亮。虽然东莱远离中原,但是王猛的名字还是传了出去。
有百姓作歌曰‘东也愁,西也愁,阳明来了有盼头;日也盼,夜也盼,阳明来了吃饱饭。’
……
但是问题还是不少,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招募,他虽有意改变选拨人才的制度,但如此大事岂是那么简单,搞不好会爆发与豪族阶层之间的新一轮争斗!至少百废待兴的状况下,他是没有什么把握的。
所以也只是发出招贤榜,不论出身、不论籍贯,但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可以去他专门设立的机构参加面试。三年来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
这一日。
王猛由阿飞、大壮陪同着视察道路建设。待得午饭时分,一时兴起,三人换作便服,来到城中一家颇豪华的酒楼吃饭。
由于王猛的一应政策重农却并不抑商,郡内商业颇为兴盛,尤其是郡城之内,堪称繁华,酒楼、客栈应有尽有。
正在三人吃的尽兴,楼梯口上来一行四人,衣着均是文士打扮,年龄样貌却颇为有意思。只见的:一人二十出头的样子,一人三十出头,一人四十出头,一人有五十出头。
二楼为贵宾雅座,此时偌大个厅堂只有王猛一桌客人,又是坐在一处角落,这四人却偏偏来到了与他们相隔一桌之处坐定。
阿飞、大壮二人,由于职业习惯,颇为谨慎的细细打量了众人,大壮更是换在了四人与王猛之间的座位,王猛倒是没在意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