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不那么简单地介绍一下桑弘羊的背景,因为这很重要。
建元年间,也就是汉武帝即位之初,老太皇太后窦氏把控着朝廷大事。武帝心中有宏图大志,却苦于得不到施展,便成天在上林苑里,与一群近臣和羽林健儿演武。这些近臣都有一个散官的名字,叫侍中,品秩不高,但因在皇帝的身边做事,升迁机会很大。武帝朝著名的朝臣,大多都做过侍中,比如现在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比如卫乙的爷爷卫青,比如桑弘羊。
桑弘羊和卫青一样,都是最早一批进入武帝核心幕僚团队的成员。可是,卫青在做了九年皇帝的近臣后,便开始领兵出征匈奴,创下了万世之伟业。而桑弘羊却相反,他本是商人的儿子,十三岁时因在算学方面的天赋而被武帝召入禁宫侍驾,这一侍就是整整二十年。这漫长的二十年里,桑弘羊大才无法施展,而与他同时的骑奴卫青,却已经平步青云,两相比较,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桑弘羊当然不会去怪皇帝,但他会怨卫青抢了他的机会。
直到后来,对匈奴的战事越来越紧、花销越来越大,大农令郑当时经营不力,朝廷府库连年亏空,武帝无奈,只能起用商贾出身的桑弘羊。桑弘羊也不负众望,经他推行的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算缗铸币之策屡见成效,使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其才其能,都堪为大用。可即便如此,武帝托孤时,却没有将辅政大权赋予他,而是给了年纪尚轻、身无寸功的霍光,这无疑还是因为武帝仍记着卫青、霍去病的好。每念及此,桑弘羊心中的恨便又多了一分。
天下若没有卫青,也许汉朝也能靠桑弘羊那源源不断的财富供给,拖也能拖垮北方的匈奴。可正因为有了卫青,谁还知道他桑弘羊?于是,即便已经官至三公,桑弘羊心中的死结仍旧无法解开。
有了这样的背景,卫乙与他的见面便很难有好果子吃。当然,卫乙和婉婵并不知道这些,即使卫乙知道桑弘羊和卫青的渊源,他也无法知道其内心,桑弘羊隐藏之深,那也是出了名的。
所以,当桑弘羊看到卫乙时,他只是随意地撇了一眼,便问道:“卫乙?你不是跟着苏子卿在北海吗?”这就是桑弘羊,他是不会在这时候提及“卫青”这个名字的。
卫乙并不了解这一问的深层含义,他只是简单地点头。
桑弘羊又问:“大司马大将军已经派人去接苏子卿了?你为何又来找我?”
卫乙道:“我来不是想拜托桑大夫去北海接人,而是希望桑大夫能帮我一个忙,让我成为太学的博士弟。”他的回答很直接,他知道,在这样的老狐狸面前,任何修饰都没有意义。
桑弘羊不置可否地笑笑,口中正咂摸着什么。良久,只听他略带神秘地问道:“刚刚考场上好像见到你们两个了。这策试刚完,你不等结果出来就直接来找本官,你倒很利落嘛。”
卫乙坦然道:“我自己的发挥自己当然知道,这一科落榜是必然的了。可我不想让喜欢我的人失望,不想品尝失败的痛苦,所以才来找大人帮忙。”
“可我凭什么帮你?”
“因为我有这个能力。”
卫乙说话时,眼神中透露着一种难言的决绝。这也许是太多次失败后的重生,也许是婉婵的帮助激发出来的。总之,这眼神看到桑弘羊眼里,是那样的熟悉。它仿佛是从他的老对手卫青那里继承了下来。
其实卫乙和他的爷爷卫青有天差地别。卫青天生就是做大将的人,即使身为骑奴,也依然有着傲然之气,所以才能被武帝一眼相中。卫乙却是一个大匠,大匠的特征是看准了就上,没有什么瞻前顾后,一如他的外号“死神”,他是一个做事不计后果的家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