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建的意外出现和帮忙,不仅让酸文署扳回劣势,还给了四人巨大的信心。他们终于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作战。身后有一个强力的支持,自然也平添了许多信心。
于是,还没来得及回去和赵芜她们说今天的事,四人就已经风风火火赶往了上郡的东城墙。
梁丘贺给婉婵分配的是东城墙,给田利目分配的是北城墙。四人来到东城墙,找到了驻守东城的都尉,亮出身份,说明来意,都尉便将四人领到了城墙上。
刚一登上城楼,黄河卷着泥沙的河风便扑面而来。这上郡城池建在无定河边,无定河则是黄河的支流,下距黄河不过几十里。从来无定河边骨,便是征夫旅人的恶梦,在这条河上,不知留下了多少令人悲叹的故事。
自卫青收复河北后,上郡的城防压力减小了许多,虽然西边还不太平,楼烦国一直在打上郡的主意,但那毕竟是一个不过几十万人的小部落,他们很难掀起大浪来。所以此时的上郡算是一个暂时安宁的城池,也为北方各城提供着坚实的后方保障。
正因为是北地的大后方,所以上郡当下是作为粮草等物资的主要存放地,所以汉朝也在这里布着重兵防守。其城池为北地之最,而且厚实坚固,绝非轻易可以攻下。
卫乙四人的目的是来修补城墙的,可是,这样高大坚实的城墙,还需要修补吗?
众人带着狐疑走上东城墙来,都尉便领着大家到一处角楼下面观瞧。不看则罢,这一看才发现,城墙虽然高大,其实到处都是裂缝,而且他们才发现,那城墙的土里竟有几根黄草。这么重要的城池,怎么可能靠草根筑起?
婉婵三人俱是大奇,唯有卫乙相当淡然。当然了,卫乙可是前朝筑造阿房宫的大匠,他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这个筑城了。
他忙解释道:“这个叫做‘黄泥浆筑城’,前朝时候就有了。它主要是用黄泥,在其中掺入黄草,可以起到纠缠环绕的作用,就像织布一样。”
婉婵三人听得连连点头。而那都尉也见来了个明白人,这才指着一处塌下一块的土墙,解释他们遇到的问题:“三四年前,朝廷发了道旨意,说要在我们上郡城墙上推广一种叫石灰的新式筑城材料,也就是,呶,你们看到的这个。旨意上说,这东西坚固耐用,而且修筑方便。可是你们看,这才没多少时间,很多地方都开裂了,有的地方还直接坍塌下来,露出里面的草根。你们说,这个东西这样脆弱,要是匈奴人打到这里,那我们还怎么防守呢?”
“石灰?”卫乙有些好奇起来,他还真没听过这东西。
在他的记忆里,以前周天子倒是曾用过一种叫做“蜃灰”的东西来修墓,《左传》中有载:“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这蜃灰实际就是蛤蚌的壳,烧成灰末,再注水搅拌,即有粘性。再后来,秦人修长城时,为了让秦砖更坚硬,也曾在砖里添加糯米浆液。卫乙以前负责阿房宫烧瓦时,对整个工艺流程都是烂熟于心。
但石灰又是什么东西呢?朝廷要在这里推广这种东西,显然应该比添加蚌壳、糯米浆更有用才对。可为什么这里的情况却是反过来?技术是没理由不进步反而退步的。
都尉也看出了卫乙四人惊异的神情,他今天是摆明了姿态要给博士弟们诉苦,于是继续领着四人往城墙边走,一面说道:“这上面的土掉了,我们还能想办法修补,但你们看这下面,”说着他让四人将头伸出去,往城墙下面看,“如果这下面裂了缝、或者直接塌了,这叫我们怎么办?没打仗的时候吧,我们派几个人从这城墙吊根绳子下去,也还能修。可要打起仗来,那不就成了活靶子?你们各位今天来,请务必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呀。”
卫乙四人听完都尉的话,又过去小心检视那些从土里露出来的草根。草根很细,而且稀稀拉拉几根,和石灰的结构完全不相匹配。
婉婵皱眉道:“这又是黄泥浆、又是石灰的,好奇怪哟?”
↑返回顶部↑